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版圖片來源:影像中國
春節期間,我家陽臺上的蘭花發芽了。這淡黃的小精靈,陪伴著我們度過一個特別的新春佳節。全家人都沒出門,每天看著它慢慢長,慢慢長,想著:蘭花開花了,春天也就來了。可是,它的芽兒一直長到五六厘米高,花苞也越來越飽脹,卻就是遲遲不見開花。這可愛的小精靈,究竟在等待什么呢?
這天早上,一覺醒來,房間里忽然彌漫著清幽的馨香,我知道,這是蘭花開了!我翻身起床,“唰”地拉開窗簾,燦爛的春光一下子涌進來,陽光打在花葉之上。蘭花微微張開著,淺黃,嬌嫩,卻又蓬蓬勃勃的樣子,讓人一見就心生歡喜。我想,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經過一冬的積蓄,它終于在這個燦爛的清晨綻放了。
前年,在隨州千年銀杏谷賞玩秋色時,遇人在滿地金黃的路邊售賣蘭花。那剛從山里挖來的幽蘭,水靈之中透出一種野性的樸實秀美,叫人一見傾心。但是我沒有買,我要自己去尋。
于是,與朋友往山里走。深秋,山中疏疏朗朗,不禁想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的詩句。地上積滿櫟樹、栗樹、櫻樹、楓樹、柿樹及其他雜樹的落葉,厚厚的一層,色彩斑斕,踩在上面松松爽爽的,發出“沙沙”的響聲。一樹樹的紅柿子,像掛滿盞盞小燈籠,照著前進的路。我們溯溪而上,手腳并用,爬坡,攀巖,探險,跨越泉溪……
“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痹谝惶幱墓鹊睦蠘湎?,終于發現兩片青草,從枯葉中探出頭來。我心里暗喜:肯定是蘭花。我輕輕地、慢慢地扒開樹葉,蘭花漸漸地顯現出來,獨茂于壑谷。我忍不住大聲喊道:我找到啦!我仔細地將蘭花挖出來,連同腐殖土一起,用塑料袋裝好,帶回了家。
蘭花葉片深綠,扁平修長,有暗淡的脈紋。它不爭艷,不媚俗,素潔、典雅、清遠,不畏嚴寒,不懼霜雪。它既有仙風道骨的氣質,又具有清芳自足的品質。
首次尋蘭即能遇蘭,朋友們都說我與蘭有緣。其實,我是有一顆對蘭花虔誠敬畏的心。
回家后,我以同樣的心情,對蘭花精心栽培。選一個透氣性良好的紫砂盆,將紅土磚碎渣混合顆粒泥炭,作為栽培的基質墊底,連同大洪山帶回來的腐殖土,把野生蘭花妥妥地栽入盆中,定期給它松土、施肥、澆水,精心呵護而不溺愛,倍加憐惜而不嬌慣。
蘭花的株形端莊秀麗,花香清幽純正,朱德同志說“唯有蘭花香正好”——正氣也;蘭花有氣質,文雅內斂,修為高雅,和悅謙恭,潔身自愛——雅氣也;董必武同志詩云“竹自具五好,蘭有其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清氣也;蘭花富有致靜的境界,靜不失慮,靜不失態,沉穩練達——靜氣也。幽蘭這“四氣”在人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養蘭就是養氣。
現在,這馥郁的清香,蘊涵著淡雅的詩意,叫人迷戀,令人沉醉。
在這眾志成城抗疫情的特殊時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像我這樣的耳順之軀,以及許許多多的普通民眾,既當不了志愿者,又參加不了突擊隊。那么,不傳染,不添亂,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就是為這場戰疫情工作出力,就是為社會作貢獻,哪怕是節約一只口罩。
而在家安居的日子里,幽蘭是我的好朋友,也給了我最多的心靈慰藉。
蘭花生幽谷,教我耐得住寂寞。這段日子,蘭花是我身邊最鮮活的事物,每一次俯下身來仔細觀賞,它都會幫我置換心境,讓我把自己想象成空山中的另一種幽蘭——長在幽谷人未知,獨有風韻靜自開,它讓我在焦躁不安時,忽然變得氣定神閑。
蘭花不擇地勢,不畏風雪地頑強生長,教我不怕困苦,不懼磨難,堅韌剛強。我所住的不遠處就是金銀潭醫院,收治了大量的重?;颊?。我知道自己離疫情現場很近,但每天堅持早睡早起,在有限的空間內,讀書、寫作、鍛煉身體。白天,我與蘭花同呼吸;夜晚,我與蘭花共剪影。此心安處是吾鄉。
蘭花所有的特質和秉性,所有的情操和精神,無不鼓舞著我,激勵著我,熏陶著我,給我以戰勝疫情的勇氣和力量,給我迎來春光的意志和信心。
雖然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但是,蘭花開了,明媚的春天來了!
《人民日報》(2020年02月10日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