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辦法,先把標(biāo)題里的問題答案放上來:(1)跟“少”字字形對稱的漢字“尐”字念jié,字義跟少相同,詳情見本課第二個字;(2)“八”在古漢語里的本義是分開,并不是七加一的數(shù)字八,詳情請見本課第三個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15課,同樣是講三個漢字。其中兩個是《說文》“小”部漢字,一個是“八”部的部首漢字,具體如圖:
(今天所要講的三個漢字)
1、少。這個字是現(xiàn)代漢語高頻常用字。有兩個讀音。
(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biāo)注了一個讀音shǎo。給的解釋是:“不多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不多則小,故古少、小互訓(xùn)通用。”很明確,不多就顯得小,所以古人用少解釋小,也用小解釋少,大部分情況下可以通用。看一下少字的字形演變過程,如圖:
(少字的字形演變)
少字的甲骨文就是四個非常小的點(diǎn),表示東西不多,我們應(yīng)當(dāng)還記得上一課的“小”字是三個點(diǎn),看,差別不大。到了金文,字形稍稍拉長,小篆又加以曲線,隸定為現(xiàn)在少的字形。所以,少的本義就是表示數(shù)量小,與“多”相對。《孫子.謀攻》有:“敵則能戰(zhàn)之,少則能逃之”。有與敵人兵力相當(dāng)?shù)谋涂梢钥箵簦葦橙吮ι俚臅r候就擺脫敵人,這是孫武認(rèn)定的一般用兵原則。
(武圣孫子像)
本義之外,少還有很多意思,舉常用的說說:(1)時間短,不久。比如《晉書.阮藉傳》:“復(fù)為尚書郎,少時,又以病免。”(阮藉)又擔(dān)任了尚書郎,不久,又因?yàn)榧膊《堵毩恕#?)缺少,不夠應(yīng)有的數(shù)目。比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3)丟失。比如:家里少了東西。(4)輕視;貶低。比如《莊子.秋水》:“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我曾經(jīng)聽說過貶低孔子的聲名,而輕蔑伯夷的義氣的人,我當(dāng)初不大相信這種傳言,現(xiàn)在,我才看到你真是難以窮盡的啊!(5)用作副詞,表示“稍微、稍稍”。比如:《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有:“太后之色少解”,指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一些。
(觸龍說趙太后)
(二)少字的第二個讀音讀shào。語音出自《廣韻》失照切。意思是年青、年幼。《玉篇.小部》有:“少,幼也。”比如《史記.陳涉世家》有:“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年青的時候,曾同人一起被雇傭給人耕地。(1)又引申代指年輕人,與“老”相對,比如《晉書.王羲之傳》有:“王氏諸少并佳”指王家的幾個年輕人都很好。(2)又引申為次序在后的。《史記.陳涉世家》又有:“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我聽說二世是始皇帝的次子,不應(yīng)當(dāng)立為國君,應(yīng)立的是公子扶蘇。
(陳勝吳廣起義)
(3)又指副職;輔佐。比如過去的朝中官員,有太師,太傅、太保。又有副職少師、少傅、少保就是副職。另外,少還是姓,《姓解》有載。
少的小篆寫法如圖:
(少的小篆寫法)
2、尐。這個字已不常用。也有兩個讀音。
(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biāo)了一個讀音jié。給的解釋是:“尐,少也。”寫法跟少換了個方向,意思還是少,為什么是兩種寫法呢?章炳麟的《新方言.釋言》有記載:“今惠、潮、嘉應(yīng)之客籍謂少為尐,讀若屑。”就是說,這是客家話里的“少”。
(二)尐的第二個讀音是jí。指的是有花紋的雌蟬。也是方言,《方言》卷十一:“蟬,有文者謂之蜻蜻,其雌蜻謂之尐。”這個讀音應(yīng)當(dāng)也是方言,具體所指為何物種,找不到資料,只能【猜想】這里的有花紋的雌蟬樣子如圖:
(有花紋的雌蟬)
尐的小篆寫法如圖:
(尐的小篆寫法)
3、八。現(xiàn)代漢語高頻常用漢字。讀bā。《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林義光《文源》:“八、分雙聲對轉(zhuǎn),實(shí)本同字。”高鴻縉的《中國字例》也說:“八之本意為分,取假象分背之形,指事字……后世借用為數(shù)目八九之八,久而不返,乃如刀為意符作分。”大意就是,八的本意就是分,是指分別相背的形狀,是一個指事字,后來人們把它借來表達(dá)數(shù)目字八,時間久了,就成了定字,對于八的本意,又加了一個“刀”,這就有了新字“分”。如澳大利亞有兩塊分開的石頭,翻過來,樣子不就是“八”。
(分成兩半的石頭)
我們來看看八的字形演變:
(八的字形演變)
我們看八的字形演變,從甲骨文開始,一直到隸書,變化不大,都是分別相背之狀。因此八的本義就是分開。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有:“今江浙俗語以物與人謂之八,與人則分別矣。”其實(shí)也是在說八的本義,就是“分”。
本義之外,上面說了,后來用“八”來表示數(shù)字8,就是七加一的和。《玉篇.八部》稱:“八,數(shù)也。”《易經(jīng).系辭上》:“天七,地八。”比如岳飛《滿江紅》:“八千里路云和月。”又比如白居易的《兇宅》:“一興八百年,一死望夷宮。”其中的八,都表示數(shù)字八。
(岳飛《滿江紅》詞意)
此外,八還是姓,《萬姓統(tǒng)譜》有載。八的小篆寫法如圖:
(八的小篆寫法)
今天這三個字,字形都特別簡單,小篆里簡單的字往往是象形字或者指事字、會意字,這是漢字最早出現(xiàn)的少數(shù)漢字,之后復(fù)雜字形的漢字,是在這些字的基礎(chǔ)上組合、演化而來的。所以,這些基礎(chǔ)漢字需要扎扎實(shí)實(shí)地學(xué)懂,記好。
(【說文解字】之115,部分圖片引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