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箭傷人的成語故事出自于宋·劉炎《邇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備也。”
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鄭國的國王鄭莊公得到齊國和魯國在軍事上的大力支持,就雄心勃勃地準備討伐許國。(許國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在現在河南許昌市。鄭國在許國的北部邊境,今河南的新鄭市就是它當時的首都。) 這件事情在《左傳·隱公十一年》里有記載。有一年夏天的七月份,鄭莊公在首都檢閱部隊,準備發派討伐許國。老將軍云叔考和青年將軍公孫度都想帶兵去打仗,以獲得戰功來升官發財,為此吵的不可開交。云叔考是一員猛將,他一點兒都不服老,自己拉起兵車就跑了起來;公孫度向來瞧不起別人,更加不肯相讓,揮起達到飛馬而追。等公孫度追到大路,云叔考早就沒有影子了。公孫度為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九月的時候,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的時候,云叔考奮勇戰斗,第一個爬上了城頭。公孫度眼看戰功被別人所有,心里的忌妒心更加強烈了,便在暗中抽出箭來對準云叔考一箭射去,只見這位勇敢的老將軍一個跟斗從城墻摔了下來。另一位將軍還以為潁叔考是被許國兵殺死的,連忙扛起倒下的大旗,指揮士兵繼續戰斗。不一會兒便攻破城池。戰后有人報告鄭莊公,云叔考是被公孫度用暗箭所傷,公孫度最后被撤職查辦。
象公孫度那樣趁人不備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傷人”。
后來人們并不限指以暗箭為兇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機傷害別人的,都可叫做“暗箭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