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去深圳福田CBD區域的商場吃飯,基本上那里可以用門可羅雀形容。
特別是周末的晚上,原來有時候還需要排隊的西貝,只有我一桌吃飯。
更凄涼的是,店家看到生意不好,為了省電,還關了部分燈光。
在福田站的麥當勞,原來應該是21點-22點下班的,周末那天8點就關門了。
深圳福田餐飲業生意不好,是受疫情影響。
本輪深圳疫情,福田有多個區域劃分為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商場需要24小時綠碼才能進入。
和線下餐飲業相似的是,現在公募基金發行也很凄涼。
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有5只公募基金發行失敗了。
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2月新成立基金數量為58只,合計發行規模為294.15億元,平均每只產品發行規模為5.07億元,比去年同期縮水90%。
而且最近在和公募公司的交流中,不少業內算是頭部的公司,都在擔心基金發不出去,還有不少基金推遲了發行計劃。
我個人的觀點是,市場差不多短期見底了,基金向來是“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極度冰封的市場,才是一個適當投入的機會。
簡單對比下現在和去年:
現在
明星基金經理紛紛被罵上熱門
基金發行困難
熱門賽道權益基金受追捧
經常被人問基金或股市問題
去年
頭部明星基金經理被吹上熱門
大量基金一日售罄,百億基金比比都是
基金平臺都在推債券基金
無人問股票或基金
大量統計已經顯示,大部分人無論是買基金,還是買股票,長期看來都是虧損的。
這是因為人性是不變的。
股票上漲時人們就會興奮,股票下跌時人們就會害怕,波動對一般投資者來說是很難受的。
房子上漲時,滿世界都是各種各樣的剛需。而當房價下跌時,任憑開發商如何促銷,這些剛需不見了。
市場從來買漲不買跌。
但是,下跌的時候,短期價格波動并不等同于投資風險,事實上,它恰恰相反。
股票價格的波動性越大,我們的長期回報就越有可能越高。
你不會在基金營銷手冊上讀到這種觀點,因為這種觀點不合常規邏輯。
你也不會看到基金公司去發行去年業績低迷的基金經理的新產品,因為這不符合商業邏輯。
但是,有史以來回報最好的股票,有很多在其生命中的某個時刻都經歷了50%以上的下跌。
以亞馬遜公司為例,它曾經在網絡股泡沫破滅時,回調了95%,后來又上漲了600倍,成為美股最牛的公司。
這提醒我們,一味去追求安全的投資,可能并不能得到較高的回報。
收益和風險是并存的,你要取得更高的收益,就需要承擔較大的波動風險。
彼得·林奇是最成功的共同基金經理之一。他在1977年至1990年期間管理富達麥哲倫基金,在他的13年任期內實現了令人震驚的29%的年回報率,但麥哲倫基金的投資者平均只賺了7%同期的年化收益。
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基金的投資者追漲殺跌,交易過多。
彼得·林奇曾說過,“當他的業績受挫時,資金會通過贖回流出基金。然后當他回到正軌時,資金又會流入,而投資者已經錯過了復蘇。”
人性是不變的,即使面對彼得林奇,投資者在市場下跌時,也是用腳投不信任票的。
所以不管怎么寫,怎么說,大部分人自己去買基金、買股票,其實還是會不斷追漲殺跌、追逐熱門,長期虧錢的。
今天,中國基金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但它主要是基于市場規模競爭而不是業績競爭。
在何時推出何種的基金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產品的銷售角度進行優化的,這往往與提升長期復利的優化相沖突。
我想,這也是今天螞蟻財富主動取消“周銷量TOP”、“周定投TOP”等銷量維度榜單的原因,但這就能改變基金投資者追漲殺跌,去追逐熱門基金的習慣嗎?
個人感覺是很難改變的。
晚上要做核酸了,現在每日一測,今天就寫到這里吧。
以后當市場過熱的時候,我也會來提示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