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楊茜
在拍完《香蜜沉沉燼如霜》之后,導演朱銳斌休息了好幾年,沒有再拍仙俠劇。這是他給自己定下的原則,拍一部古偶仙俠類劇集,就要換換其他類型拍。對于仙俠劇來講,想象力至關重要,每次休息的時間,就是他在給自己“囤積”想象力的時候。
坦白說,在當下市場中,仙俠劇的處境已經(jīng)不再像以前那么輕松。2021年,不論是收視前十名,還是熱度前十名,仙俠劇都榜上無名。特效差、感情假、演技欠佳,已經(jīng)成為大多數(shù)觀眾對仙俠劇的刻板印象,年輕觀眾早就摸透了仙俠劇套路,并用收視率表達了疲憊和厭煩。
朱銳斌并非不知道市場里的這些變化,“現(xiàn)在的觀眾看東西很挑剔,會觀察細節(jié)、情感,不像以前,很帥很漂亮就行。不是的了。”他也能感受到行業(yè)的難,“現(xiàn)在市場越來越困難,時間跟預算都不斷壓縮,我們怎么能夠利用有限的資源,呈現(xiàn)出最好的一面給觀眾,都是難處。”
即便***難度和觀眾要求都在提升,當他聽到《與君初相識》的故事梗概時,還是心動了。
《與君初相識》海報
首先,他本人就是一個很喜歡天馬行空的人,古偶劇給他的想象力提供了可能,“現(xiàn)代劇里***是什么樣,大家都知道,但在古偶劇里邊,人物可能不用吃飯的,不用喝水的,有很多有趣的空間,只要有膽子想得出來。這是古偶劇的優(yōu)勢,現(xiàn)代戲不能胡來。”
其次,他喜歡這個有“童話色彩”的仙俠故事,“我老說,童話是外國人的東西,怎么把童話放進一個玄幻劇,并且是吻合的,很有意思。”
如朱銳斌所言,《與君初相識》是一個有童話感的仙俠故事,講述御靈師紀云禾(迪麗熱巴飾)自幼被谷主以毒藥所控,為換來自由,她決定利用被送入谷中的鮫人長意(任嘉倫飾)。長意的天真純善,逐漸溫暖了云禾的心,兩人終從天敵發(fā)展為戀人,并選擇共同肩負起拯救世間的責任,為了和平攜手斗爭惡勢力,終得相守。
紀云禾(迪麗熱巴飾)
劇情的故事走向,依然在主流古偶劇的框架內(nèi),但在當下的市場環(huán)境下,如何能對讓這部劇不被年輕觀眾厭倦,如何實現(xiàn)這類劇集的突破創(chuàng)新,是朱銳斌要面對的關鍵問題。
朱銳斌先摒棄的是“重復”。他很清楚,這個類型的劇,名場面多多少少有相似性,這也是觀眾審美疲勞的一個原因。“我每次拍完一個戲,會把前面的戲全部忘掉。有些時候避免不了有些戲幾乎是一模一樣,我就問編劇,能不能不要這樣寫,我不想給觀眾的感覺是在吃老本。”
重復意味著無聊,意味著不會被記住,這是朱銳斌最怕的事。
“我拍戲從來不怕人家說我很怪,我只是怕人家說看過也記不得,那就沒意義了,所以我情愿大膽一點,做不一樣的東西。很多網(wǎng)友說愛創(chuàng)新不一定是好的,但我也不是神仙,我也會有錯,我愿意接受批評。有人記住這個劇就好,而不是播完以后都沒有人知道,那就太糟糕了。”
長意(任嘉倫飾)
進入創(chuàng)作階段后,在粉絲多的主流IP里,怎么改編原著是頭號難題。朱銳斌第一個態(tài)度是不要改動太大,“我和編劇聊,整體上還是要忠于原著,如果不管原著,那就不要花這個錢去買。”
在沒有改整體劇情的基礎上,則要盡可能把人物和細節(jié)改合理,他認為文字和影像始終有區(qū)別,服化道可以發(fā)揮想象力天馬行空,但情感和劇情一定要落地,要讓人共情。為此,第一版劇本的12集往后,幾乎都重寫了一遍。
“文字IP里,你不用考究合理性,但是我拍戲很重視合情合理,不管玄幻戲還是什么戲,事情要合理,觀眾才能共情。每個角色都好像我認識的新朋友,他是什么性格,遇見這個事情的時候會說什么,如果亂寫臺詞,到后面有些故事就很容易被推翻,我需要人物性格是順的。當演員進來的時候,我就說遇到了問題一定要問我,理順了,再去拍。”
除了劇情外,古偶劇始終是情感為主的劇,他和編劇溝通,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年輕觀眾更注重質(zhì)量,不是演員帥、演員美,就萬事大吉。
“我跟演員說,你們不是偶像,不要想你很帥,很容易打動人家。我看有些劇本,男主角走出來,女孩子都看著他說‘啊啊好帥’,我的原則是不要這樣,這些已經(jīng)是很多年前的套路了,你以為是黑社會老大開著一個車過來,有人幫他開門、戴太陽眼鏡嗎?年代不一樣了,觀眾不需要這些,不需要那種太虛的情緒,就算真帥,我們也要用實的***來表現(xiàn),不要用20年前的手法。一旦碰到這些戲份,我第一句就是,這場戲不要了。”
《與君初相識》劇照
年輕觀眾在感情問題上也更喜歡真實、直接,不喜歡虛假和老氣橫秋的車轱轆臺詞。在開拍前,朱銳斌和演員強調(diào)自己要“現(xiàn)代情感”,甚至是生活戲的表演模式。
“我們要演的是給現(xiàn)在觀眾看的戲,不是拍給以前古代的人看,要比觀眾走得更快,我希望表演,情感的發(fā)揮,語氣,都是用現(xiàn)代人的節(jié)奏方式,怎么表達我喜歡你,我很心疼你,用現(xiàn)在人情感的演繹***來展現(xiàn)出來,不是套路的,裝可愛的。現(xiàn)在的觀眾喜歡更聰明的人,需要更成熟一點的***來展示情感,別想著是個古裝戲就怎么含蓄、像古代,不要。”
他還表示,“不是你今天是個公主,就一定要那樣端著說話,我是充滿了想象力的,一個宮廷的公主變成什么樣都可以,我想盡量把人物變成一個現(xiàn)代人,給現(xiàn)在的年輕人觀眾看了以后,會覺得這個像自己身邊的人,這樣子才能打動觀眾。我跟演員說,我希望觀眾能夠覺得,你演的這個人是活的,有生命力的,這樣觀眾不會在意你在什么景中,為什么飛來飛去,只會在意他說了我愛你。”
但是,無論做多足的準備,到了拍攝階段,朱銳斌仍然要面臨很多困難,讓他覺得最難的,是仙俠劇這個類型不得不面臨的特效問題,對導演而言,倒不是技術上困難,而是怎么去適應有綠幕的表演,適應隨時考慮特效。
“這邊說兩句,又有一些法術的東西說兩句,那邊又變了什么東西,很多要情感會被打斷,我不想在演員表演的時候打斷,但是有時候不打斷,特技方面就不好做。當他們演感情戲,我希望一條完整拍下來,但是很多時候我要換一個機位,不是我貪心,是因為在另一個機位,狐貍尾巴就要露出來了,要弄個綠布了等等,過程中會有很多斷點,不是正常拍攝流程,我要想怎么保住戲,又要滿足后期特效的要求。”
導演朱銳斌
3月17日,《與君初相識》在優(yōu)酷播出。朱銳斌在劇集播出前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聊了聊有關***和對仙俠劇現(xiàn)狀的看法,但劇集開播三天后,他主動希望再聊一次,因為他已經(jīng)看過了不少評論和彈幕。
由于主角長意造型的問題,朱銳斌對于《與君初相識》收到的評論,是有心理準備的,他坦誠表達了對造型這一問題的看法。
“演員的敬業(yè)是整體的表現(xiàn),他每一天來到現(xiàn)場的狀態(tài),被拍每個鏡頭時的投入程度,這個是敬業(yè),片場他不會想什么是辛苦,我覺得這個才是最重要。我們都是人,我要你瘦或者胖,不是你一定就能瘦或者胖,一個人健康最重要,我們是拍戲,不需要煎熬人家,當然一個演員覺得能做到,那很ok,但是我覺得不要勉強。做人做事都是一樣,心態(tài)打開多一點,寬容一點,看的東西就不一樣,別老是抓著一些細節(jié),健康最重要,當你身體都沒力氣,頭暈腦脹,怎么演得好?”
他也能心態(tài)平和地看評論,“很多評論我是想得到的,因為角度不同,某些觀眾是站在他們偶像的角度來看。大多數(shù)評論還是很客觀的,沒有讓我看了不舒服的,我能接受人家意見,真有不好之處,下次再改進。”
同時,他也看到了讓他開心的反饋,“熱巴的短發(fā)造型,我自己也拿不準,觀眾喜歡還是不喜歡,我本來以為會說不好的人多,后來發(fā)現(xiàn)很多觀眾挺接受她短發(fā)。”
《與君初相識》中,迪麗熱巴初登場的短發(fā)造型。
【對話】
怪獸只是包裝,劇本和人物才是根基
澎湃新聞:原著與劇本的改編差別在哪里?
朱銳斌:當你看書,每個觀眾都是一個導演,看了以后想象這個畫面是怎樣怎樣,但是當我們把文字編成一個畫面時,就會面對很多困難和問題。角色說一句話,觀眾看書的時候有感覺了,你要抓到這種感覺,還要把所有的場景環(huán)境還原過來。文字里寫“天翻地覆”,我們可能要花很大的預算,用很多人手去做很多東西,技術配合上也不一定很好。很多場景,我自己看小說的時候蠻有感覺的,但是當你要把它呈現(xiàn)出實在東西的時候,確實困難挺大,所以怎么能夠把文字變成畫面,那就有得必有失了。
我個人選擇的是允許跟文字有點距離,只能盡量吻合。我很怕做很多無用的東西,你帶著勁去做一個東西,明知道這個結(jié)果是達不到的,那就放棄,我們應該是把好的東西放大,不好的東西收起來,這個是導演的責任。
澎湃新聞:有網(wǎng)友覺得,長意斷尾后,紀云禾沒有哭,顯得不真實?
朱銳斌:首先,這個角色不是個完美的人,一開始,她做所有事情是為了自保,她一心想的是,我怎么離開這個地方,要得到自由。所以,她一開始對長意不是100%真心的,是有私心的,后來慢慢長意讓她有所改變。
哭這個事情,我認為人開心不一定會笑,傷心也不一定是哭,當你熟悉這個人物以后,她的爆發(fā)未必要哭的,熱巴的演繹是非常好的。戲是慢慢一步一步爆發(fā)的,前面你已經(jīng)完全爆發(fā)了,后面虐的戲,你怎么演呢?當你跟那個人情感越來越深的時候,爆發(fā)會越來越足。
澎湃新聞:你對服化道這方面的要求是怎樣的?對于玄幻劇來說,這是一個重點。
朱銳斌:盡量去還原書本,但不要阻礙所謂的想象力,有些人說,大家沒有見過的東西就盡量不要放,會阻礙觀眾的代入感,我不會這樣想。我覺得怎樣都行,玄幻戲的特點就是怎樣都行,最重要就是可行性有多少?能不能夠做到?做了會不會好看?好看以后,演員穿了能不能夠演戲?適合角色的性格就可以,一個人很愛自由,他不會每天出去都穿西裝的。
澎湃新聞:哪些橋段是讓你印象深刻?
朱銳斌:紀云禾把長意推到懸崖,他變得無力那場戲,起起伏伏有很多層次,殺他,推他,后來又想幫他報仇,最后死了以后又再醒回來……整個過程有很多不同的階段,有特效又有感情,這場戲?qū)ξ襾碇v,是蠻困難的。
這場戲我會特別深刻,是因為他們兩個的表演非常到位,我在剪片的時候,不知不覺流下了眼淚。我覺得,觀眾看一個戲會笑、不信的時候,是非常失敗的,代表我沒做到位,我沒有令人共情,沒有令觀眾感受到他的悲傷。
我非常在意情感,因為有的東西(比如特效),我們真的完全沒有辦法,但是怎么把握他們的情感,從劇本到表演,我們是完全可以自己掌控的。這個跟特效不一樣,特效做個半年,最后我真的沒辦法讓它更好,我也不懂怎么做,但是情感的東西可以慢慢去研究,從做劇本的時候加什么戲,把哪里放大,演員表演的時候,我能給他提供有兩個不同的方式演,哭都要有很多種不同的哭法,重點是當你哭完以后,觀眾感受到悲哀,就是我覺得開心的地方了。
紀云禾把長意推下懸崖
澎湃新聞:某一段時間大家愛看仙俠玄幻,市場要求沒有那么高,但現(xiàn)在這個類型的劇在市場上難了很多?從導演的角度,你怎么看這個原因?
朱銳斌:我覺得每一個導演不管拍什么,都想把自己的作品做好的,現(xiàn)在觀眾在不斷變化,以前的網(wǎng)絡也不是現(xiàn)在這樣,所以我很關注觀眾的彈幕,又或者他們的分析,我要吸取他們的意見。我不是一個小女孩,我是一個大叔,所以有些時候,我要更清楚小女生是怎么想一段感情的,她們喜歡什么,怎么跟著市場走。
現(xiàn)在市場越來越困難,但其實想想,每部戲都會有不同的問題,關注現(xiàn)代的觀眾是什么想法,想要什么,這個是更重要的,而不是怪獸要多怪,衣服怎么華麗,那些東西都只是包裝,最重要還是在于劇本跟人物,這是做好根基,然后再加上有現(xiàn)在觀眾喜歡的一些元素,或者在現(xiàn)場,我再加些東西進去。
現(xiàn)在的觀眾進步很大,因為他們看了很多不同的東西,我之前跟特技師聊,人家美國一場戲的預算,就是我們一部戲的預算,怎么能跟人家比?但是很多時候觀眾不會理解,只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整體預算、時間,你怎么跟漫威比呢?很難的。
我老是說,我們要回歸原始,不要弄太花哨的東西。我自己也有留意市場上,美國也好,韓國也好,比如《鬼怪》,都是回歸平淡的,不是很虛的,都是很實的,只是他需要的時候,才會有一些虛幻的東西出來。我覺得,這個也是我們的一個方向,別老是去比拼,你有多玄,我就更玄。拍戲拍戲,是把戲拍出來,而不是比拼特技有多強。回歸到人物跟故事性,需要的時候才加特技,不要浪費資源,沒必要的東西就不要亂用。
澎湃新聞:和市場提倡和傾斜現(xiàn)實主義劇集有關系嗎?
朱銳斌:和現(xiàn)實主義應該沒有關系,主要是故事的內(nèi)容。打個比方,一個玄幻戲里邊的情節(jié)是講到疫情了,鎮(zhèn)上有疫情,那些居民要怎么隔離,放進古裝劇里,給觀眾透視到現(xiàn)在的生活,我覺得就ok了,更重要的是故事性。所謂的類型,其實觀眾在選擇的時候,是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的,我自己拍戲也沒有去看類型。
澎湃新聞:現(xiàn)在有些劇的特效,雖然稱不上非常好,也不能叫差,但是觀眾還是抱怨很套路,撇開所謂特效,是不是這方面的情況也是有變化的。
朱銳斌:在改編劇本里,有些時候我們很難控制走向,但是我們要找小細節(jié),這很重要,我跟編劇說,設計情節(jié)時要先想小細節(jié),比如當一個人他要自殺,臨死之前,要不加一場戲,他們吃最后的晚餐,這個晚餐不是哭著的,是笑著來交代,他的老婆、女兒,都是什么樣,下一場自殺戲就會更有力量。這些就是細節(jié)。
你有別的東西給觀眾看以后,后邊他死的時候,觀眾會更容易共情。我們現(xiàn)在的重點應該是,怎么設計好的細節(jié),而不是看樓怎么塌下來,怪獸怎么飛過來,那些沒用。什么事情都是有理由的,不是無端得打起來,與其花經(jīng)歷在不知道為什么打的打斗上,倒不如想想更多關于感情的細節(jié),感情才能打動觀眾,這個戲才會好。
《與君初相識》劇照
不想讓觀眾倍速看劇
澎湃新聞:《與君初相識》的配角人設是比較豐富的,配角的問題,在過去的古偶劇中也多次引發(fā)過熱議,有些人覺得,古偶劇就是想看男女主角戀愛,而不是配角支線,你是怎么想的?
朱銳斌:每個戲的配角都很重要,在劇本中,你給了他一個名字,就要說明他是個什么人,是什么性格,他們所做的事情就是跟我們主角有互動,有協(xié)作,幫我們的主角一起成長,每一個人都很豐滿,這部戲才會好。
我看東西沒有這么復雜,我只是從戲劇角度看,劇肯定是跟著主角走的,但有些時候,不是他多一場少一場的問題,很多東西都是均勻的,在一個人的人生里面,身邊都會有一些朋友家人,發(fā)生事情的時候有互動,才有主角線的推進,如果什么東西都是主角來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人吧?把人真實的生活就放在戲里邊,角色才是有靈魂的。
澎湃新聞:這部劇幾乎都是配音完成的,市場上大部分的古偶劇,最后多半選擇配音。觀眾意見不統(tǒng)一,有些人認為演員原聲有時不適合角色性格,也有一些觀眾表示,不想再聽配音了。你怎么看待配音的問題?
朱銳斌:原聲當然是好的。現(xiàn)在我們拍戲的時間都非常緊,很難因為一句對白重新又來一遍,而且我們拍攝的地方,也不是真的夠條件收聲,也有些演員普通話不好,像我這樣,觀眾聽了也不一定聽得懂,那就必須重新配,而有些演員表情兇狠,聲音天然柔弱,也沒辦法。但我認為,對于絕大部分的演員,一定是用原聲最好。
《與君初相識》劇照
澎湃新聞:在你心中,這類劇集的目標受眾群是什么?怎么保證在你的年紀,做出他們喜歡的東西?
朱銳斌:受眾大概是12歲到20來歲。我的心態(tài)很年輕的,人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也會活得比較開心,所以我也很愿意去聆聽。但我認為,人對情感的感受是沒有年齡區(qū)別的。
澎湃新聞:我注意到,這次這個劇有了三倍速,甚至四倍速,對于創(chuàng)作者而言,觀眾開高倍速,會不會感覺受到了傷害?
朱銳斌:拍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不斷跟大家說,不要慢慢講臺詞,我們要加快,做劇本的時候也是把節(jié)奏推快了,我也看到很多人都說節(jié)奏非常明快,已經(jīng)很快了,但可能有些觀眾只是想看ta,這個是我們不能改變的,而且也不光我們這個戲,很多戲都是這樣。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盡量緊湊,觀眾怎么看,我控制不了。
我也不是一個新導演了,年輕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受傷,但現(xiàn)在我覺得,只要我拍的時候,剪的時候,盡量把所有節(jié)奏推到最快,已經(jīng)把我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多就可以了。
我也想問你,如果你不是一個記者的身份,只是一個觀眾,你有沒有倍速?
澎湃新聞:我倍速了一部分。個人說話速度比較快,所以喜歡較快的語速。其次,我的年齡不是古偶劇的最佳受眾群體,角色的情感在不同時刻有深有淺,我會比較關注深度的情感部分,淺的部分就會加快。
朱銳斌:做得好不好,不是自己說的,永遠都是大家看的,我盡力就好。倍速這個事,我一直都是跟他們講,能不能快點,別這么慢,我不想讓人家倍速來看我們的戲,這個是丟臉的事情。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