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古城
七萬多人口
工業企業九千多家
連續13年未發生重特大案事件
近三年零命案零刑事案件
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96.7%
這座小鎮
獲全國綜治工作最高榮譽“長安杯”
如何破解“有權管的看不見,看得見的管不了”難題
怎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怎樣達到“老百姓辦事最多跑1次”
他們依靠的就是“楓橋經驗”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為此,1963年***同志就曾親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楓橋經驗”由此成為全國政法戰線一個膾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楓橋經驗”得到不斷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新經驗,成為新時期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典范。
***關于“楓橋經驗”的重要指示
上世紀60年代,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的干部群眾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
1963年10月底,***同志在杭州聽取***部有關負責同志匯報時說:“這叫做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并指示有關部門要好好總結。同年11月22日,***同志在***部遞呈的書面發言稿上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
同日,***同志在與有關負責同志口頭談話時指出,“楓橋經驗”回答了兩個問題:一是群眾為什么懂得要這樣做;二是證明依靠群眾辦事是個好辦法。從諸暨的經驗看,群眾起來之后,做得并不比你們差,并不比你們弱,你們不要忘記動員群眾,群眾工作做好了,還可以減少反革命案件,減少刑事案件。
***關于“楓橋經驗”的重要指示
2003年11月,時任省委書記的***同志在浙江紀念***同志批示"楓橋經驗"40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要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的政治意識,充分珍惜"楓橋經驗",大力推廣"楓橋經驗",不斷創新"楓橋經驗",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2013年,***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就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委和***要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發揚優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新群眾工作***,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
***指出,50年前,浙江楓橋干部群眾創造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并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成為全國政法綜治戰線的一面旗幟。浙江省各級黨委和***高度重視學習推廣“楓橋經驗”,緊緊扭住做好群眾工作這條主線,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為了群眾、相信群眾、發動群眾和依靠群眾。
“楓橋經驗”之一: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楓橋在各居委會、村,甚至在一些重點企業都建立了相應的調解組織。近年,共成功調處民間糾紛1000多起,調處成功率達97.2%,其中80%的糾紛在村一級就得到了解決。
“楓橋經驗”之二:
幫扶刑滿釋放人員
楓橋在健全普法工作網絡的基礎上,每年投入20多萬元用于法制宣傳教育,并對曾經有過違法行為的人員,堅持“不推一把拉一把,不幫一時幫一世”的原則,200多名刑滿釋放人員中,絕大部分人已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改好率達99.15%,有的人成了致富能手,有的人還入了黨,當上了村干部。
“楓橋經驗”之三:
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新模式。
隨著經濟發展,楓橋鎮還針對外來務工人員推出新的管理模式,統一為外來員工解決住房和子女入學等問題,每年還評比“十佳外來優秀青年”,授予中高級人才以“榮譽鎮民”稱號。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總結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
1月22日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總結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契機,提升城鄉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今年是***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周年,也是***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會議提出,55年來“楓橋經驗”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使其功能效果不斷拓展,成為全國政法綜治戰線的一面旗幟。
會議要求,政法機關要對新時代“楓橋經驗”進行總結、提煉,推動其由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向促進城鎮、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延伸。
會議提出,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二是堅持以善治為目標,推動創新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三是堅持以預防為基點,構建社會矛盾風險綜合防控新體系。四是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筑牢社會和諧穩定新防線。
為此,會議強調,要健全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社區治理體系,促進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要強化法治的保障作用,引導社會成員養成在法治軌道上主張權利、解決紛爭的習慣。
會議同時強調,要總結推廣“網上楓橋經驗”,推動社情民意在網上了解、矛盾糾紛在網上解決、正面能量在網上聚合,努力使社會治理從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線下向線上線下融合、單純部門監管向社會協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