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里人愛吃佛跳墻,因為愛吃的這股力量讓大叔想把它做出來~因為現在很多市售的佛跳墻都添加太多復雜的食材,所以我才決定要煮出一個屬于自己的復古味佛跳墻。由于詩句傳神,且“福壽全”的福州話與普通話佛跳墻發音雷同,此后這道菜便以“佛跳墻”為名流傳至今。
佛跳墻可能依各配料比例或湯底呈現不同口味,中國大約有27種,如上海佛跳墻會加入豬腳、港式佛跳墻重視高檔用料、福州佛跳墻湯底較清淡等,而臺式佛跳墻較常見的口味為筍絲及芋頭,其他用料多有栗子、排骨、雞肉、豬腳、蹄筋、魚皮、鳥蛋及海鮮等,一般來說至少會有18種配料。
擺放順序也是個學問,最下面一層放的是筍絲、排骨酥、豬肚等可以耐壓與耐煮的食材,中間層則是清爽的草菇、栗子與黑棗等,之后疊上炸過的香菇、蒜、蔥提供辛香與油香,最上面是“能見度高”的高檔食材如魚皮、蹄筋和鮑魚,大大提供視覺的滿足與期待。
傳統福州式佛跳墻食材種類較少,且以高檔海味為主,臺式的佛跳墻則包含較多的蔬食與肉類,兩者巧妙各有不同。佛跳墻的一大好處是回鍋加熱后不會走味太多,甚至吃剩的湯頭再加入市售的火鍋料或青菜,也可以變身為另一道好吃的料理。一樣先炸香菇、蒜頭與蔥段取其香氣,這是佛跳墻好吃的關鍵點,盡量不要省略。
但食材可以買市面上現成的炸排骨、炸芋頭與發好的蹄筋和海參、鹵好的桂竹筍等,加入以雞湯塊或排骨湯塊煮過的高湯,所有食材一起蒸熟后即可食用。這樣還是可以吃到帶有香菇與蔥蒜香的湯頭,還有排骨、芋頭等食材的特殊香甜味。
同一甕佛跳墻中的用料,會依不同的方式處理,如干貝、鮑魚、海參、魚翅等必須先經過水發、汆燙去腥后再接續處理。較講究排骨及豬腳風味,可能會先鹵過后再炸,臺式做法較重視“炸”的步驟,芋頭、蒜頭及鳥蛋等食材也會干炸,最后將處理好的食材放入加了以老母雞、金華火腿、魚翅等熬制的高湯煨制。通常福州的佛跳墻以老母雞熬湯,臺式則多以雞架熬湯,加上食材多用油炸,因此湯底喝起來會比較濃稠。
佛跳墻一般都以甕來盛裝,一方便保溫效果較佳,另一方面由于食材種類多,可避免煮過后像大雜燴。鶯歌有許多食具瓷器行可以買到佛跳墻的甕,坊間的傳統五金行或大賣場也可能買得到。另外,用瓷的湯盅取代甕裝,也是另一種可行的方式。濃郁琥珀色的湯頭,帶著非常少許的勾芡感。
里面有人熟悉的栗子、芋頭、排骨酥等等。因為有芋頭,久蒸之后,湯頭會更濃郁。每個五星級***推出的佛跳墻,都打著鮑魚、海參、瑤柱(干干貝)等高級食材。事實上,懂吃會吃的人,吃的是這佛跳墻里面的新鮮食材,尤其是鋪墊最底部的鮮筍。
食材:魚皮(干貨)十條、豬筋5~10條、海參2條、干貝(干貨)10顆、炸排骨10塊、炸芋頭1條、雞粉3小瓢、紹興酒3~4匙、蔥3條、蒜頭8顆、鳥蛋10顆、綠竹筍三小條、紅棗10顆、香菇8朵、大白菜4~5片、香菜10元、水1000cc
1、三條蔥先切好后放入盤子,八顆蒜頭剝皮不用切片,保留整顆,把10顆紅棗洗凈放入盤子內等待下鍋,將三條綠竹筍切片放至盤中,炸排骨可以至市場買已經炸好的排骨數塊,或是購買肉塊回家自己炸煮。
2、芋頭削皮(貼心提醒戴著手扒雞手套削皮比較不會造成手部過敏),頭切塊,可以切片(讓他溶解于湯中)+切塊(佛跳墻煮好后還能吃到塊狀芋頭),下油鍋煎炸,炸至芋頭有點焦黃,再盤子上鋪上紙巾吸油。
3、然有賣撥好的蛋,但我還是覺得買回家自己蒸煮比較干凈,電鍋內鍋鋪上一張紙巾,蛋排列整齊放入電鍋,倒入一碗水至電鍋內,等待電鍋跳起蛋即可取出(貼心提醒這種煮蛋方式蛋不容易爆裂而且蛋絕對會熟),把蛋泡入水中冷卻,更能盡快把蛋殼退去。
4、干貨的干貝有不同的風味,拿碗公裝入并倒入紹興酒,放入電鍋內蒸煮,要用來喚醒沉睡中的干貝,待電鍋跳起后即可發現干貝吸收酒香但酒精已經在蒸煮中揮發,因為買干貨意外發現也有栗子,所以話不多說馬上下單,因為干栗子在下佛跳墻鍋中比較耐煮.不易散開在鍋中,將水煮滾后丟入栗子,水沸騰即可撈出,可以用牙簽把干栗子上面的殘余硬殼剔除。
5、把海參斜切成5~6塊不用切得太小塊,怕太小塊容易化在湯里,將水滾沸倒入豬筋,魚皮,海參并倒入些微米酒(怕腥味的人可以用米酒去腥味),滾個五到十分鐘即可撈起,(貼心提醒魚皮也可以到市場買新鮮的不一定要買干貨,隨個人喜好)。
6、堅持愛用香菇,用清水洗凈,再用熱水浸泡香菇(我愛熱水浸泡過后的香菇水),可以把香菇梗剔除,也可保留整朵一起下鍋,這都依照個人喜好去做調整變化,大白菜三到四片,我喜歡整齊的感覺所以用菜刀將每片白菜切成四等份,放入容器中靜置。
7、將蒜頭+蔥放入鍋中爆炒,煸炒至蔥和蒜頭微微焦黃,倒入香菇水繼續拌炒,此時倒入兩至三小茶匙的紹興酒,繼續拌炒,當炒至香氣散出即可倒入白開水,爆香后的香菇、蒜頭、蔥先加水500cc,把大白菜鋪底層,接著放入炸排骨、芋頭,筍片、鳥蛋、栗子、紅棗,魚皮、海參、豬筋、干貝,把剩余的水倒入后撒下兩湯匙的雞粉,即可把鍋蓋闔上等待湯滾沸即可。
大叔小提示
1、可以依照自己喜歡吃的軟硬度去做調整,喜歡湯濃稠一點的可以在燉煮久一點點的時間。
2、其實蒸到一半的時候,佛跳墻的香味已經傳遍家里。室友說,這是魚翅的味道,其實我們只是將魚翅換成魚皮而已。有同樣效果~~~三小時的慢蒸制,讓芋頭酥酥軟軟,栗子也是一咬就融化在嘴里。經過油炸的排骨酥,把香氣都傳到高湯里了。
3、除夕夜,就是要吃佛跳墻~若想除夕夜吃到佛跳墻。我強烈建議兩天前先將干貨處理干凈。尤其是豬腳筋和魚皮。需要準備的材料有:皮厚的豬后腳、栗子、芋頭、鳥蛋、排骨、雞肉、蹄筋、魚皮、日本瑤柱冬、筍或筍絲。如當天可吃完,可放大白菜,不然隔夜易發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