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中國近代數十年戰亂中,許多精兵強將應運而生,優秀將領更是繁若星辰。其中廣為人知的就有“十大元帥”、“十大將軍”,以及57位開國上將等等。而在這些開國元勛中,有一位將領極賦傳奇色彩。
他是唯一一個可以在令行禁止的軍隊中可以不守禁酒令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可以帶槍面見毛主席的人,同時他也是唯一一個拒絕火葬的開國將軍,這個擁有諸多“特權”的人就是——許世友。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一點在許世友身上得到了印證。出身貧寒的許世迫于生計,緩解家中困難,8歲上少林,16歲參軍,二十幾歲便在紅軍中小有所成。他七次參加敢死隊,提著一把大刀便殺得敵人膽戰心驚。之后,在各個革命歷史時期都活躍著許世友英勇的身影。
土地革命時期,他便以少勝多,靈活機動,成功從敵人手中贏下了萬源保衛戰;抗日時期,從香城固戰斗到指揮領導膠東軍民艱苦抗日,許世友始終不下前線;到了解放時期,他參加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膠東保衛戰等重大戰事,其中更是在孟良崮戰役中殲滅了***引以為傲的王牌74師;抗戰成功后,他又隨著彭老總遠赴境外,抗美援朝;最后更是以74歲高齡領兵出征越南,代表國家自衛反擊。
許世友戎馬一生,年逾古稀也不肯服老。但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誰也抗拒不了,即便這人曾經是扛起膠東半邊天的悍將。1985年春節剛過,許世友便感覺到自己身體不太對勁??傆懈姑浉雇粗?,但習武出身的他并沒有將這些毛病放在心上,直到之后的例行體檢,醫護人員才檢查出了許世友的病是肝癌,而且是晚期。
醫護人員建議他立即啟程北京,到301醫院去接受最好的治療,無奈許世友好強而倔強,既不愿承認自己身患重病,也不愿動身前往北京。即便后來諸多戰友在探病時一再勸告,他也不為所動。
其實許世友是有預感自己將不久于人世的,但是他仍舊不愿意去北京,因為他怕他一去,就回不來了,更別提落葉歸根了。原來,早在1956年,中央就已經發出倡議,為了節約土地資源,中國將推行更為環保的火葬,由各級領導帶頭實行。
毛主席在看到報告后便毫不猶豫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許多***紛紛緊隨其后,鄭重表態。之后在***八大會上,這份倡議再次被提及,許多與會的地方領導也紛紛簽字表態。許世友在會上剛被補錄為中央委員,按道理來說,這下輪到他去簽字以起帶頭作用??伤捶磸蛷涂戳顺h書好幾遍,最終決定不簽字。
為此,許世友在休會期間特地找到毛主席表達了自己的意愿,他直言自己不想火葬。他認為自己“生前盡忠,死后盡孝”,如今他只有一個愿望,便是希望毛主席能批準自己死后能和母親葬在一起。
當時,毛主席和許世友都還老當益壯,身后事離他們都還遙遠。所以,毛主席聽得愛將這一請求也沒有直接表態,而是幽默地說:“黃土一冢掩風流,這本就是自愿的事情,不簽也不強迫嘛!”
只是世事難料,毛主席走在了許世友前頭。中央之后也出了新規定,從今往后,辭世的高級領導和高級將領一律實行火葬。許世友無奈,自從打完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后,許世友便漸漸感覺到自己身體大不如前,力不從心。
因為擔心組織不允許他土葬,早早便為自己的身后事開始做安排。他給留在老家的大兒子去了一封家書,同時郵去了五十塊錢。他在家書中囑咐大兒子,用自己寄去的錢買一口棺材,死后直接裝進棺材里,不要火化。
許世友黨性極強,即便受了委屈也堅決擁護黨,擁護毛主席??晌í氃谏砗笫逻@一塊,他始終不肯退讓。別看他作戰風格剛烈勇猛,平時也都是風風火火的,其實人后的許世友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孝子。
只是他為了革命事業,常年征戰在外,實在難以忠孝兩全。許世友年幼喪父,是母親將他一手拉扯長大的。十六歲那年他離開少林,就是為了回家為母親探病。1932年,許世友要隨紅四***戰川陜地區去建立革命根據地,臨走前他朝母親下跪告別。不曾想,這一走,便是二十年。
因為許世友跟著***搞革命,結果被反動派抄了家,母親無奈之下逃到了外鄉乞討度日。許世友在行軍途中,意外碰見了自己的母親在討飯。得知緣由后,他愧疚難當,當著軍隊就聲淚俱下地跪在老人家面前懺悔。
許世友覺得自己太過不孝,連累得年事已高的母親無處安身。老人家深明大義,又豈會責怪于他。母親將許世友扶起,囑咐他好好干革命。許世友當即向母親保證,革命成功后便回家孝敬她老人家。
只是,許世友身為黨極為重要的一份子,許多時候都身不由己。革命勝利了,但國家初定,百廢待興,許世友仍舊身負重任。建國前夕,許世友架不住對母親的想念,便讓人將母親從老家接了過來。
當看到年邁的母親下車時,許世友百感交集,再次跪在了母親面前,哭著道:“娘!兒子不孝,讓您老人家受苦了!”這下可把老人家心疼壞了,連忙讓他起來。在母親看來,許世友可是堂堂的大將軍,怎能跪她一個老太婆?可在許世友看來,不論自己的官多大,他始終都是母親的兒子,當跪!
建國后,許世友更是公務繁忙,難以脫身。雖然自己有心將母親接到自己身邊侍奉,但是老人家勞碌了一生,突然清閑下來反倒不習慣。更重要的是,她不想因為自己而打擾到兒子的工作,所以她堅持待在老家自己過日子。
許世友無法,只好讓大兒子轉回老家,替自己盡盡孝。有了長子侍奉在母親身邊,他這才安下心來。只可惜,許世友終究還是留下了遺憾。幾年后,母親去世了??稍S世友當時正在軍隊中抽不開身,無法回去送母親最后一程。于是他只能對著家的方向跪下磕頭,并暗自保證,死后盡孝,一定要回去為母親看墳!這才有了前文中說的,許世友拒絕火葬。
在得知自己患癌之后,許世友便立馬著手給中央發了申請,言簡意賅,直奔主題。他說中央發出的關于領導干部死后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他沒有簽字,因為自己從小離開家,沒有在母親身前盡孝,死后他要留個全身,跟母親葬在一起,跟老人家做伴。
中央收到申請后十分重視,久久無法作出決定。而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許世友的病情也越來越嚴重,甚至常常陷入昏迷。即便好不容易醒來,嘴里也只喃喃地念著一件事,中央的回復。
在當時的全國推行火葬的大環境下,除了早逝的任弼時和毛主席之外,再沒有人實行土葬。若是這位身為革命功臣的***開了特例,社會輿論和群眾影響究竟會變成怎樣,誰也無法保證。
中央和軍委各個領導瞻前顧后,誰都無法做主給出一個回復。最后,眾人只得將報告交給***,讓他拍板拿個主意。畢竟,許世友當初就追隨在***麾下,對于他的為人和功績,***再清楚不過了。更何況,***堅持原則的特點,在黨內是出了名的。不論他最后出于什么樣的考慮給出了怎樣的答復,眾人都能信服。
終于,經過慎重考慮,***最終給了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批示由王震帶去南京,到達的時候許世友已經去世了四天,一切事宜都在等待著中央的恢復以期展開。***在批示中用“七個特殊”和“六個不準”。
批示中稱許世友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因此中央簽發的是“特殊的通行證”,是“特殊中的特殊”?!傲鶄€不準”則是:不準開追悼會;不準登報;不準宣傳;不準透露喪事;不準子女外傳;不準立碑。
遺體告別儀式一結束,葬禮便開始低調隱秘地進行,沒有遺像,沒有黑紗,沒有墓碑,靈柩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臥入好漢山向陽坡。此后一年,因為悼念的人實在太多,王震和楊尚昆、徐向前以個人名義為許世友立了一塊花崗巖墓碑。碑文不冠職、不記功、不敘史,只是由書法大家范曾手書七個大字“許世友同志之墓”,供后人祭奠。
許大將軍,如今山河無恙,夙愿得償,你且安心陪在母親身旁,開懷暢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