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王啟隆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2022年4月2日,在2018年的今天,中國第一個5G***打通。中國移動聯手中興通訊打通國內首個5G***,這意味著一個上萬億元人民幣的產業已經逐步拉開序幕;廣東省廣州市和深圳市都參與了5G試驗。此次打通首個5G***是在廣州的試驗。此前廣州市還開通了中國第一個5G測試基站。回顧科技歷史上的4月2日,這一天還發生過哪些影響業界的關鍵事件呢?
1980年4月2日:微軟發布SoftCard
微軟一直以頂尖的軟件服務聞名世界,但直到Surface系列誕生之前,許多人都不知道微軟其實一直在設計和銷售硬件產品,而且始終經營得很成功;1983-1986年間,微軟的鼠標設備就已經和軟件銷量持平。在上世紀80年代,微軟生產了大量電腦周邊硬件,其中的第一項硬件產品便是微軟在1980年為蘋果公司的AppleII生產的SoftCard。在微軟推出其鼠標前,SoftCard便是最廣為人知的微軟硬件產品。
圖源:***
SoftCard全稱Z-80SoftCard,是微軟開發的一款插入式AppleII處理器卡,用于將計算機變成基于ZilogZ80中央處理器的CP/M系統。CP/M則是最早的跨平臺操作系統之一,可以輕松適配多種輔助芯片和外圍硬件,但需要Intel8080兼容的CPU。SoftCard發布后,迅速成為了1980年最受歡迎的CP/M平臺和微軟最大的收入來源,它最終更名為MicrosoftSoftCard,與MicrosoftBASIC編程語言捆綁在一起,并由Microsoft為AppleIIe推出的PremiumSoftcardIIe繼任。
SoftCard是微軟兩位創始人之一的保羅·艾倫(PaulAllen)的主意。其最初的目的是簡化將微軟的計算機語言產品移植到AppleII上;SoftCard的主板由西雅圖計算機產品公司的TimPaterson開發,該公司構建了原型,Burtronix的DonBurtis重新設計了該卡,最終是CaliforniaComputerSystems為微軟制造了它。微軟于1980年3月在西海岸計算機展覽會上首次公開展示了它,以此觀察反響來決定發售時間。SoftCard的立竿見影的成功讓微軟感到驚訝,并引起了業界爭相模仿,繼微軟的成功之后,其他幾家公司也為AppleII開發了Z80卡。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2001年4月2日:超傳輸技術(HyperTransport)誕生
圖源:CSDN下載自東方IC
超傳輸技術(HyperTransport),前身為閃電數據傳輸(LightningTransport),是一種用于計算機處理器互連的技術。它是一種雙向串行/并行高帶寬、低延遲點對點鏈路,于2001年4月2日引入,并由HyperTransport聯盟負責推廣和發展超傳輸技術的相關標準。超傳輸技術本質是一種為主板上的集成電路互連而設計的端到端總線技術,目的是加快芯片間的數據傳輸速度;該技術主要在AMD平臺上使用,是指AMDCPU到主板芯片之間的連接總線,即HT總線(類似于英特爾平臺中的前端總線)。
超傳輸技術由AMD公司發明,業內許多合作伙伴也對此作出了積極貢獻。超傳輸技術有助于減少系統中的總線數量,這有助于減少系統瓶頸,支持當今速度更快的微處理器在高端多處理器系統中更加高效地利用系統內存。超傳輸技術還有助于電源管理,因為它符合高級配置和電源接口規范。隨著AMD64位平臺的發布和推廣,HyperTransport如今應用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2007年4月2日:蘋果iTunes開始銷售無版權保護音樂
圖源:***
2007年4月2日,蘋果公司宣布旗下的iTunes音樂商店將從同年5月開始銷售沒有數字版權管理(DRM)技術限制的、來自EMI公司的音樂作品。DRM軟件的作用是阻止擁有者復制或者隨意在多種設備中使用同一數字文件。這種無任何限制的內容意味著iTunes上購買的部分歌曲將首次可以直接在蘋果iPod以外的音樂播放器上聆聽,當中包括蘋果老對手微軟公司的Zune播放器。
2007年的iTunes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音樂目錄,包括500多萬首歌曲、350個電視節目和400多部電影;當時的iTunes商店已經售出了20億首歌曲、5000萬個電視節目和130多萬部電影,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在線音樂、電視和電影商店。蘋果的這一舉措在當時掀起了音樂行業的新形勢,而回到2022年的今天來看,互聯網音樂的銷售方式也確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2019年4月2日:面向普通用戶的Google+服務被關閉
Google+是2011年推出的社交與身份服務網站,是谷歌進軍社交網絡的第四次嘗試。與Facebook的主要區別是,Google+可以用“圈子”組織聯系人,還可以結合搜索的優勢。最終,由于用戶參與度低,2019年4月2日,Google+個人版關停,企業版則更名為GoogleCurrents繼續運作。Google+項目動用了三位谷歌高管監督,用戶數曾經一度超過5億,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為Android生態的發展取了寶貴的時間。
圖源:***
Google+是谷歌公司繼GoogleBuzz(2010年推出,2011年停運)、Google朋友群(2008年推出,2012年3月停運)和Orkut(2004年推出,截至2013年完全由子公司Google運營)之后的第四次進軍社交網絡;其服務功能包括將照片和狀態更新發布到信息流或基于興趣的社區、將不同類型的“聯系人”(而不是簡單的“朋友”)分組到圈子、多人即時消息、文本和視頻群聊、活動、位置標記,以及編輯照片并將照片上傳到基于私有云的相冊的能力。
根據前Facebook員工于2016年發布的消息,Facebook的一些領導者將谷歌進軍社交網絡視為對公司的嚴重威脅。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全公司范圍內實施了“封鎖”,表明員工應該花時間讓Facebook的功能與Google+保持一致。但是,Google+的用戶參與度從始至終都很低,2014年2月,《***》將Google+比作鬼城,引用Google聲稱的5.4億“每月活躍用戶”并指出其中幾乎一半人都沒有訪問該網站。事實上,Google+與其說是作為Facebook的競爭對手,不如說是谷歌大數據的又一次布局,是一種收集和連接用戶信息的手段。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計算機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END
《新程序員001-004》全面上市,對話世界級大師,報道中國IT行業創新創造
成就一億技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