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發,一路向東
三小舅子小三的媳婦工作忙,一年難得回趟娘家。去年國慶節,她單位終于給了幾天假,她竟張羅帶著剛滿周歲的女兒回娘家;而且屢次三番的,屢次三番的邀請我們一起去位于九臺其塔木的娘家。鄉下,對于我是新鮮的,在城里生活久了,總覺得索然無味,這樣的機會當然是難得,于是全家欣然應允,簡單的準備一下,兩家六口人就興致勃勃地出發了。
中午到達車站。去其塔木的長途客車在北站始發,每天上午8:00時和下午1:30時發車,每天只發2輛,所以長途公交車里很擁擠。車里亂哄哄的,鄉下人打扮的小販,如賣報紙的,賣食品的,賣礦泉水的,你下去他上來,像走馬燈似的...。
車里很悶熱,再加上身材肥胖,小三和我不住地擦汗,因為很久不發車兒子也顯得很焦急,妻子幫弟妹照料孩子,在車里待了二十多分鐘,還是沒有要走的意思,我很有些不耐煩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在眾人焦急的等待中,客車終于懶洋洋地出發了。
(二)在路上
長途客車已然超載了,為防止檢查,車長給過道的人都發了個馬扎,讓站著的人得以勉強坐下。一直到出了零公里,客車終于快了起來。車上播著閉路電視,但我更愛看窗外的風景。好在我的座位正好靠窗,真是極愜意的事。客車一路向東飛馳,卡倫---龍嘉堡---飲馬河---九臺...。過了九臺,丘陵地形漸漸地多了起來。路邊的白楊樹,田野,農舍從眼前一一閃過,紛紛向后倒去,像一幅幅優美的風景畫。車在飛馳,窗外的鄉村美景卻頭腦中靜止下來,給人以悠閑寧靜的印象,仿佛有著巨大的魔力緊緊地吸引著我們這些所謂的城里人。城里的生活有什么呢?緊張、忙碌、焦慮、污染、空虛和貪婪,每個人就像上滿發條的鬧鐘不停的轉著,為了孩子、房子、車子...永不知足。
正是:
沉迷鬧市日昏昏,
偶到鄉村耳目新。
感嘆世間多碌碌,
誰能瀟灑做閑人。
張三是個活寶,一路上調侃著,逗得兒子嘎嘎直笑。我呢一邊聽手機里的音樂,一邊望風景,很是享受。弟妹和妻子抱著孩子都酣然入睡了...
客車剛過盧家的時候,車子里出現騷動,不知是誰說:“看牛頭山水庫”,只見車窗外出現一片寬闊的湖面,離得很近,仿佛就在車下。湖面煙波浩渺,周圍群山環抱,真是美極了。我是個釣魚迷,見到水就發呆。自己的心好像一下子就飛到湖邊,要去探個究竟。
九臺市牛頭山水庫地處其塔木鎮西部,始建于1958年。這里碧波蕩漾,風景迷人。牛頭山,不但有豐富的地下礦藏,風景秀麗,山峰起伏,峰巒疊嶂,而且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上窄下寬,深約數十米,東西長約100米的牛頭山大峽谷,天然形成的水洞,有著神秘奇特傳說的“冰洞”奇觀。山下是庫容1.3萬立方米,水面140公頃的牛頭山水庫,山水相映,十分壯觀。
牛頭山不僅景色秀麗,風光迷人,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牛是天宮里的一位大臣,稱做“神牛”。有一年,大地干旱,草苗不長,糧食欠收,鬧了災荒,人們沒有糧食交給天上,玉皇大帝不滿,派神牛下凡查看,并傳旨,讓老百姓“改每日一餐為三日一餐,也得交租。”神牛心地善良,體貼民眾,到了人間,見人們面黃肌瘦,生活困難便產生了惻隱之心,于是他改了玉皇大帝的圣旨,變每日一餐為一日三餐。從那時起,一日三餐傳至今日。老百姓不挨餓了,可神牛卻被貶了,讓他去管糧庫。又派一名天神收租,把農民的口糧種子都收了去。到了種地時,農民沒種子,焦急萬分,神牛看了,不顧一切,擅自打開糧庫,把谷子隨雨撒了下去,人們看到天上撒下谷種,生產又搞起來了,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就把這天稱為“谷雨”。誰知這一來,神牛更犯了天規,玉皇大帝大怒,一聲令下,兩個武士把神牛從南天門推出去,落到了其塔木西南部,當時神牛的落地時門牙全卡掉了,所以從那時起,牛就沒有上牙了。落地后,玉皇還不放過,又派太白金星,把神牛點化為山,牛身入地,只剩牛的頭部露在外邊,形成了“牛頭山”。
道路平坦,客車狂奔,牛頭山水庫很快就被甩到車后,漸漸縮小、消失。很快其塔木鎮就到了。天有些黑了,我們改乘摩的,因為離弟妹的娘家還有不短的一段路呢。
到達弟妹的娘家大荒地村已是晚上7點來鐘,天大黑。大叔、阿姨及弟弟全家已經焦急地等在院門口,還沒等都下車,阿姨已將小外孫女樓在懷里,心呀、肝呀呼個不停。一行人進了正房,免不得互相介紹、寒暄。茶還有沒喝完,豐盛的飯菜已經擺了滿滿一桌。雖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經過一路顛簸,大家的肚子早就敲起了鼓,所以吃得格外香,此其一;其二,農家飯味真料純,綠色天然,別有風味。其中燉笨雞,是自家養的公雞,味道就別提了有多美了;燉的魚是產自附近江汊里的大胖頭,是大叔特意從江邊搞來的,鮮美異常,絕無半點的腥味,堪比海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家腌的大鵝蛋,蛋黃油汪汪的,吃到嘴里味道美極了。大叔是個純樸憨厚的人,不住地勸酒,熱情有加,我和張三本來就是酒鬼,貪杯,不一會,一瓶白酒就見底了。席間海闊天空,家長禮短,話題頗廣。
“大叔,其塔木的名字很特別,有什么含義嗎?”我問。“其塔木地區古代有三條河,其塔木河是其中的一條,那時叫其塔穆,民國時設立屬于永吉縣二區的其塔鄉,1947年解放后設其塔木鄉,后改為其塔木鎮。其塔木滿語是光桿樹的意思。”大叔好像如數家珍。
其塔木鎮在歷史上就是軍事重鎮、商貿中心。由于其塔木的地理位置重要,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其塔木還是遠近聞名的戰跡地。1947年1月6日12時,我軍完成了對其塔木守敵的包圍,17時正式發起攻擊。經過三次強攻,敵人分散突圍逃跑,1月9日零晨1時其塔木攻堅戰勝利結束。特別是張麻子溝戰役更為出名,1984年4月18日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8月1日又把其塔木烈士墓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塔木地靈人杰,從古至今,出了不少名人,成多祿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晚清著名的詩人、書法家,號稱“吉林三杰”之一,江南塞北的風景名勝存留有不少成多祿的手筆碑刻,他的墨跡為許多書法家所珍視。成多祿為其家父與家族墓地書丹的墓碑,現存三塊。碑座和碑身上雕有花草和云龍紋飾,非常精美。1985年8月1日縣人民***將成多祿墓地列為重點保護單位。
酒喝到最后只剩下大叔、小三和我3人,最后大叔也不勝酒力,去休息了。我和我小三卻意猶未盡,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我倆每人拎2瓶啤酒出來坐在房前的水泥臺階上,繼續邊喝邊聊。
大叔家的院子很大,很整齊。左邊是葡萄架和菜園,右邊是豬圈、雞舍和倉房。房后還有面積很大的果園,栽種了十幾棵海棠果樹、蘋果樹。
鄉村的夜很靜,很靜,絕無城里的喧鬧和嘈雜。只有蛐蛐的鳴叫,委婉動聽。月亮又圓又亮,離的很近,仿佛伸手就可以摘下來似的。
“三兒,要是在這生活一輩子也不錯嘛”我說。
“一輩子?讓你在這住上兩個月,你就會寂寞死的,太安靜,太寂寞。”小三不以為然地說。
會嗎?我問自己。這么美的鄉村,這么好的夜色...
(三)爬四棱山
第二天,聽到雞鳴過后我就起來了,梳洗完畢,便在院子里賣單。早晨起了大霧,依稀看見大媽已經在院子里忙開了,又是喂豬又是喂雞的。大媽看我出來,問我為啥起的這么早,我說到這里感到新鮮、興奮,所以睡不踏實。大媽笑了,說農村哪有你們城里好,高樓大廈的,人也白凈,生活條件也好,你們這些年輕人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閑聊了一會,我說要到村子里走走,大媽說,那你去吧,可別走太遠,找不回來。我說不會的。
大叔家緊靠屯東,東邊挨著一大片半青半黃的玉米地。朝陽斜照下來,把村莊鍍上一層美麗的金色。村路很干凈,絕無塑料袋一類的垃圾。行走間看到戶戶炊煙,飄散著秸稈燃燒的“香味”。家家戶戶的小雞都是散養的,天黑能自己回來。屯子里偶爾能看到一兩只狗,只是地好奇地看著你,既不狂吠,也不跑開。看到兩只黃牛拴在一戶人家的院門口,我摸了摸它們的腦門,竟也沒有躲閃,騷動。村巷的路兩邊都種著一排排的向日葵,籽粒飽滿,枝葉半黃。沿著村路踱到村西頭,是一望無際的稻田。一縷縷似煙的霧閃爍滾動,用手一抓,她就迅速的跑開了,像一位羞澀的的女孩。
農人偶爾三三兩兩的從眼前匆匆而過,手里拿著鐮刀,想必去收割的吧。反倒是我這個閑人與辛勞的農民形成反差了。
吃過早飯,我和張三到村口閑逛,我隱隱的見東北邊好像有座山丘,問他是什么山,張三說是叫做四棱山,那里究竟怎樣,他也沒有去過。不過,他說可以借他內弟的摩托馱我一起去看看。我聽了喜出望外,兒子聽說也非要去,于是一輛摩托載著三個人沐浴著晨風向北進發。不到半小時,我們抵達了山下。所謂山,其實并不很高,但面積很大。野草和樹葉半黃,半山腰有一片片如火樣般的楓樹,煞是好看。
四棱山位于九臺東北60公里處,其塔木鎮西北8公里處。是沐石河、上河灣、其塔木三地的界山。由白色風化石組成,海拔570.9米,表土約0.3米,有大量的自然林和紅松林,覆蓋率80%以上。還有中藥、山菜、山果等。因其主峰從四面看去,各有一條棱,故名四棱山。
停好摩托車,我們興致勃勃開始爬山,很快,兒子把我們倆個大人甩在后面。我們一邊呼吸者新鮮空氣,一邊循著小路向上攀登。到了山頂,我倆好一陣氣喘,雖然遭到了已上來半天的兒子的譏諷,不過對于我和張三這兩個不愛鍛煉的人來說,這番攀爬可是不小的運動量。帶著獵奇心,我們決定在山上轉一轉,當路過一小簇灌木叢時,“撲啦啦”,一只色彩斑斕的野雞突然飛出來,越過樹梢又落在幾十米遠的樹叢里。“再趟趟,應該還有一只,野雞總是成對的...”,張三一邊說一邊擺出了端著***搜尋的架勢。這一搜,果然又有一只灰褐色的野雞從草叢里飛出來。呵呵,還真是一對呢。
“爸,你看...”順著兒子手指得方向抬頭看去,只見幾棵筆直的松樹稍上落滿了像臘嘴雀一樣的大鳥,但我知道那不是臘嘴雀,那是一大群俗名串雞的鳥,小時候獵到過,用火烤了吃味道很美的。兒子撿了塊石子向樹上投去,呼啦啦,鳥兒們一哄而散,很快在消失在天空中。
“不許打鳥?”我們一驚,回頭看時,原來是一位保安大伯,手里握著一根木棒怒視著我們。我上前向他解釋了一番,隨即看到他的臉舒展了許多。“是來游玩的呀,你們這些城里人,真是......,千萬不能在山上點火呀!”
“大爺,您是附近的呀?”小三問。
“我是看四棱山公園的,家就在附近的屯子里。”
“山里有什么要看的呀?抓偷獵的?”我有些不解。
我遞給大爺一支煙,大爺點著了吸了一口,環顧以下四周慢慢道:“你們不知道,這山,可是個寶庫,春夏秋三季有無數的山果,這山里有野玫瑰果、各種蘑菇、松籽……,有些半大小子常到這來,見啥采摘啥,從野的摘到老鄉家的,園田的,果園的,從西瓜、香瓜、到西紅柿、黃瓜。你吃點到中,關鍵是有的人就是霍霍,要不就是偷,完了拿到集上去賣,氣人啊。”
“這幾年好多了,不準打獵了,頭幾年山上偷獵的多,連鳥都不敢落了。現在山上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兔,比過去可多了去了。”
“咱這里有野果嗎?讓摘嗎?”
大爺笑了笑,說“咱這倒不多,但從其塔木斜向西去上河灣,中間要經過三臺鄉,那里多山,丘陵,產果木,除了個人、公家的果園之外,在半山坡,田頭地腦,還容易生長一些散落的野山楂、野山杏等,說它們有主人吧,算不上正經“家養”的,說它們沒主人吧,距離誰家近或誰的田地近就算誰的,為一種鄉下默契,但春夏結果的時候,原則上又誰都可以摘一點吃。山區的野櫻桃5月1日前后開花,大約20多天就結果,櫻桃最多10天左右就下樹干凈,不摘就自行脫落了,所以有人上山摘些我是不大管的。”
“你們外地的可能不知道,咱其塔木可是塊寶地啊,在開春的時候,咱下鄉的各個村莊附近的溏溪、山泉等,逢春化凍,有不少越冬的小魚蝦出來,村民捕到魚,拿到集上去賣,“一乍長”的“開江鯽”,十元錢三斤,那叫個鮮啊。也就那么幾天,價廉物美。那幾年經過稻田、田野,山谷,水鴨子和各式野鳥正在飛返,村民也能捕到很多,吃不了的也拿到集上去賣,那可是真正的野味兒。這幾年提倡保護野生動物,違反的處罰的也很,村民的覺悟也高了,還真很少有偷獵的,野雞快趕上麻雀多了......”
告別了老人,我們又在山上玩了一會兒,我盡情地呼吸著帶著泥土和樹葉味兒的空氣。偶爾,一兩只野兔從腳前跳過,飛快地鉆入草叢。機警的樺鼠、松鼠在樹枝間跳越,并不怕人。樹林里到處處回響鳥兒的歌聲,置身于自然之中真的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正是:
楓葉盡染秋山紅,
野雞山兔荊草中。
人喧驚飛林中鳥,
自生自滅山里紅。
人人愛山山更美,
田園生活似陶公。
清新純樸農家園,
勝過都市高樓生。
(四)江汊釣魚
第三天,我對屯子及附近已經很熟悉了,對于喝完就睡的生活感到很無奈,心里那么地渴望置身到陌生的大自然當中去。于是就跟大叔聊起了釣魚的事。
“釣魚?好啊,從這到江邊大概50多里地,那有段江汊是個人承包的,里面有鯉魚、鯽魚、草魚、武昌、鯰魚、島子,簡直全了。前天你們吃的大胖頭就是從那弄的,魚塘老板和我沾親,這樣吧,我打個***聯系一下,如果行了,就讓我姑爺騎摩托載你去,他去過的。我看你好像帶魚具了...”
“太好了,大叔,我還真帶了漁具包了。”我高興的簡直要跳起來。
上午十點左右,我和小三乘一輛勁隆125摩托向江邊進發了。路可真好,平坦的水泥路一直通向江邊,路兩邊的楊樹飛快向后倒去,兩邊的稻田地是一望無盡的金黃色,你能聞到青草和稻香的香味兒,啊,清風吹拂,真是太美了。我們穿過稻田,村莊,玉米地,又越過一道坡,小舅子向前一指,看,咱們到了。只見一條彎月形的水面橫在眼前,江面寬約30米,沿東岸是玉米地,西岸是稻田地,一只只燕子在江面上穿梭,飛舞。水面不時有魚兒跳起,泛起一圈圈的水花。
小三和看魚的打好招呼,我們就在東岸一個突出的岸邊支起了魚竿。兩根長4.5m的手竿水線深1米多一些,魚餌為丸九+顆粒粉+少量東峻餌。小三不太喜歡釣魚,他認為在水邊一坐一天是很無聊的事,然而對于喜歡釣魚的人卻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太快。為了不讓他寂寞,我支了4支底鉤讓他看著,串鉤上嫩苞米粒,拋到河中心的位置,囑咐他鈴響就拽線。我調好漂,上餌,拋竿入水,眼睛緊盯著露出水面的魚漂,急切地渴望魚漂沉入水中,然而一支煙的功夫過去了,魚漂就像仍在水缸里一樣,一點動靜都沒有。正疑惑間,“叮鈴鈴”一支底鉤的鈴鐺響了起來,小三也不含糊,立即提線收魚,很快一條白花花的大鯽魚釣上岸來,足有七八兩重,小三樂的屁顛屁顛的,連說沒想到能釣到這么大的魚。忙乎完那個,再看自己的漂,咦,兩只漂怎么少了一個,一抬竿,有魚!感覺分量還不輕,小心翼翼的抄上來,一條2斤左右的鯉魚很不情愿地沖我瞪著眼睛,我說“伙計,不服啊,誰讓你嘴饞的,進去吧。”將它放進魚護。有了好開頭,接下來的的時間就不寂寞啦,魚一條接一條的被釣上來,有鯉子,有鯽魚,有草魚,最大的一條鯉魚有4斤多重,鯽魚小的也有半斤。小三也大呼過癮,4支底鉤釣上8條魚,其中2條2斤左右的鯉魚,剩下的都是6兩-1斤的大鯽魚。連說沒想到釣魚這么好玩,我故意逗他說釣魚多寂寞呀,漁具也貴,有那錢能買老多魚了;他說不寂寞,不寂寞,釣魚和吃魚是兩股勁兒,挺好玩的。
不知不覺下午三點多了,魚也不怎么咬鉤了,我們也有時間抽支煙,欣賞一下眼前的美景......,微微的秋風吹的人很爽,對面的稻田在艷光下發出閃閃金光,像夜空中無數的小星星在眨著眼睛。稻穗雖然沒有鮮花那樣色彩繽紛,但是合在一起,無垠的稻浪就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洋,人置其中就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你可以什么也不想,閉上眼睛品味自然的清香。清風吹過!感覺到了嗎?連一絲絲的清風都不愿意錯過輕摸一下稻田的機會,微風走后,留下的是陣陣的稻田香氣,讓人覺得心曠神怡,那清香的香氣把你的靈魂重重包圍著,仿佛要把你的心靈染得和她一樣清新脫俗。望著眼前的美景,我不禁詩興大發,心里詠念著:
挺起你飽滿的稻穗,
匯成金色的海洋。
秋風掀起金色的波浪。
激動的沙沙的作響。
我愿變成一束稻穗,
在秋風中閃閃發光,
讓靈魂自由的釋放,
奏一篇醉人的樂章。
......
太陽漸漸地墜入田野,我們收拾好漁具,提著沉甸甸的漁獲,沐浴著夕陽行進在回家的路上。
(五)再見了,其塔木
我們在鄉下的日子過得真快,轉眼已呆了四天了,第五天早晨我們吃過了飯,就打點行裝準備在鎮上乘上午的汽車返回長春。阿姨既不舍得女兒,更不舍得外孫女,不住地抹淚。大叔緊緊握著我的手,說有機會再來呀,夏天江里的魚更多更好。小弟開著他的小貨車送我們到鎮上,女士們抱著孩子坐在駕駛室里,我、小三,和兒子站在貨廂里,在依依不舍,囑咐、叮嚀中踏上了歸程。在車廂里的感覺就是不同,視野是那么的寬闊。在行駛的車上,你會真切的感覺其塔木田野廣闊無邊,以及她的安靜和祥和。目光所及的是村民收割的場面,像一幅幅的油畫。大荒地和四棱山在漸漸的變小,直到消失在視野里。其實,其塔木離長春并不遠,但卻擁有有如此富饒的土地,那吉林呢,東三省,整個國家呢,該是怎樣的廣袤和富饒,一定是奇山異水,各具特色吧。
再見了,其塔木,美麗富饒的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