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五更是啥?少有人知
古代不存在鐘表這個物件,所以他們都是依據一個大致的時間進行勞作和休息,并不能準確到幾分幾秒。“更”也就是古代時間的單位,與如今的24小時不同,古時只有十個時辰,平均分給白天和夜晚。因此,從老一輩流傳下來了關于時間的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可能會有人將一更當作是一天的開頭,但我們并不能用尋常的思考***去猜測古人的想法。實際上,一更指的是黃昏七點到九點這個時間段。雖然古時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但他們不可能一回到家就倒頭大睡。
雖然外面一天的勞作干完了,但家里面還有各種事情等著處理,而七點到九點就是一家人聚在家里忙各自的事情:大人做飯、小孩做功課,一大家人其樂融融。小編家鄉就是農村,從前母親常常等到太陽下山了以后才從地里回來。等母親回到家,我們的飯就有著落了,家里的煙火味也就起來了,休閑的人群是一更天的標志物。
二更指的是九點到十一點這個時間段,大多數人們已經準備上床休息了,整個世界都安靜了許多。當然,這里的安靜僅僅是針對古代及近現代時期,如今的人們夜生活往往要到凌晨才漸漸地結束。放在從前,這個時間段也是人們點燈進行縫縫補補的時間,那時家家戶戶的家庭工作都是在昏黃的燈泡或煤油燈的照耀下進行的,這樣的顏色與火的顏色相近,因此該時間段被稱為“二更火”。
三更又被叫作三更半夜,指的是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的時間段,這時候幾乎沒有人會穿梭在大街小巷,全都已經進入夢鄉了。因為古時科學技術極其落后,人們肉眼看到的東西常常無法用科學來解釋,因此人們的心理暗示就特別的重,但凡看到點不尋常的東西就把它往鬼魂方面聯系,一傳十十傳百,三更天就被傳作是鬼魂出沒的時段了。
四更,指的是凌晨一點到三點,鮮少有人知道與這個時段聯系在一起的名詞,它常常被稱作四更賊。因為人們在此時都進入深度睡眠,盜賊就抓住這個間隙,偷偷到人家家中進行財物的搜刮。從前,家里面關得嚴實,盜賊也就最喜歡偷的就是家里面圈養在外面的雞鴨等牲畜。
五更,雞已經按捺不住自己的熱情,紛紛用叫聲向主人示好,在沒有鐘表的古代,人們就是根據雞鳴聲早起干活。聞雞起舞就是聽雞鳴早起的典型事跡。從前,雞鳴是一天開始的特征。
數字化不太明顯的古代是小編心目中的理想化生活,你們愛衷于怎樣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