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茶都,自古就有豐富的茶文化。唐代著名茶學家和詩人陸羽,因著《茶經》一書而被尊稱為茶圣,《茶經》一書也是茶道文化的開山之作,為中國茶文化乃至世界茶文化做出重要貢獻。
據《茶經》記載,茶文化的興起是從唐朝開始,尤其是晚唐時期無論是茶道、還是茶文化茶經濟都發展到了頂峰,而茶文化之所以能夠興起,與唐朝充足的勞動力、強大的生產力也脫不開關系。唐朝農業足以滿足自需,因此才能釋放出更多的勞動力去種植其他的經濟作物,茶就是經濟作物中的佼佼者。
唐朝是文化璀璨的盛世王朝,精彩紛呈。自《茶經》盛行后,全國各地開始興盛茶道,由上至下盡都捧茶愛茶,茶葉更是由絲綢之路運到外邦,從而影響到世界各地。因此唐朝時期也是衍生出了“稅茶”和“榷茶”制度。
初唐國力繁盛,然而安史之亂令唐朝財政一度陷入危機,最后拯救唐朝的是尋常百姓都能種植的茶葉。從唐德宗開始,正式推行一系列茶稅制度用做財政補貼。茶農茶商各司其職,有條不紊,茶市欣欣向榮,令唐朝經濟得以從安史之亂中逐漸趨于平衡。
唐德宗“稅茶”稅收比例高達一比一,可見當時唐朝人及外邦人對茶的追捧。再往后又由“稅茶”過度成為“榷茶”,從此茶葉只能由官方進行專賣。從“稅茶”到“榷茶”,茶葉經濟應運而生,成為唐朝支柱型經濟產業。
唐朝晚期在茶文化帶動下的茶葉經濟,不僅極大的豐富了唐朝的財政收入,更是令尋常百姓家也有了附庸風雅的機會,也正是從唐朝開始,茶道和茶文化從此流傳開來,延續至今。
自從陸羽生人間,
人間相學事新茶。
參考文獻:
《舊唐書》
《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