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很多家長和考生關于高考錄取檔案狀態、錄取流程,以及退檔原因的咨詢問題。為此,為大家整理匯總解答一下。一起來看看~
檔案狀態高考錄取期間,省招辦將通過各省教育考試院或者招生信息網及時提供考生電子檔案運行的六種狀態,考生憑高考報名號或準考證號以及***號查詢。考生也可到各市(州)、縣(市、區)招辦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詳細情況如下:
1.正在投檔
此狀態表示考生的分數達到了自己所填報的院校調檔線,檔案被成功投出,由于院校端口接收考生電子檔案需要時間,所以會顯示出“正在投檔”的狀態。
2.院校在閱
此狀態表示考生的電子檔案已經成功被投到某所高校,院校已經下載,學校正在審閱查看每一位考生的基本情況,這是一個閱檔的過程。
3.預錄取
如考生檔案狀態顯示為這三個字,恭喜你,大學有望了。記住,僅僅是有望,不代表已經確定成功錄取。當院校將它的錄取意見傳送給考生所在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的錄***場時,計算機界面里會顯示考生被預錄的院校名稱和***;經省級招生主管部門錄取檢查,審核后,如果同意高校的意見,隨后考生的狀態就會變成“錄取”的狀態。
4.錄取
此狀態表明考生已被正式錄取,確認無誤。需要說明的是,除了考生電子檔案狀態顯示“錄取”外。考生在省級招生主管部門還有一個紙質的錄取表。當主管部門把這個錄取表經過人工審批后,省級招生主管部門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把考生的正式錄取審核名單發送給錄取高校備份。
5.預退檔
如考生檔案狀態顯示為這三個字,很遺憾,即將面臨退檔處理。當院校將它的預退檔意見傳送給考生所在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經省級招生主管部門錄取檢查、審核后,如果同意高校的退檔意見,隨后考生的狀態就會變成“自由可投”的狀態。
6.自由可投
參見上述第5條解釋。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自由可投分兩種情況,一是考生的檔案在某一批次第一次投檔時,如未投出(考生成績未達到院校的調檔線),考生狀態會顯示為“自由可投”。還有一種情況是,考生檔案被投進高校后,因為“不服從***調劑”“身體受限”等原因被退檔后,也會顯示為“自由可投”。
有很多考生和家長在省考試院公布了投檔線以后,去查詢錄取結果,去查到了“正在閱檔”幾個字!這是一個什么情況呢?是不是就代表你已經被高校錄取了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正在閱檔”只表明你已經被高校提檔了。如果你查到正在閱檔的結果,表明你的分數已經夠了高校的投檔線,已經被高校提檔了,你已經有一只腳踏進了大學的門口。
第二、“正在閱檔”只表明高校正在錄取。其實,這個結果表明了高校還在錄取的過程中,還沒有錄取結束,所以你的具體錄取***是確定不下來的,何況高校錄取完還要提交省教育廳進行審核呢,所以它指的就是還沒有確定最后結果。
第三、“正在閱檔”并不表明一定能錄取。剛才也講看到這個結果說明高校正在錄取,沒有確定結果,所以就不代表你一定能錄取。如果壓線或不服從調劑,還有被退檔的可能性。當然,現在高校也越來越人性化,有很多都承諾“服從調劑考生,一旦提檔不退檔”。如果你服從調劑,那你就可以放心了,可以保證你能被錄取了。只是被錄取到哪個***無法確定而已。
第四,“正在閱檔”結果查詢到后,判斷肯定能錄取的情況。剛才說了一種就是高校服從調劑提檔不退檔,你恰好服從調劑,你就可以確定會被錄取;另一種情況就是分差較小的時候,你的分數超過提檔線2-3分,而且你服從調劑,基本可以判斷被錄取了;第三種情況就是你的分數超過投檔線很多,而且你的***志愿包含了多數分數不高的***,那確定你能被錄取的機率就很大了。
如果查詢到自己的錄取結果是:“正在閱檔”的話,請大家不要著急。但一定要每隔3-5小時再查一次,一般這種情況不會超過2天。所以,查詢3-5次后就可以知道錄取結果了。另外,一定要注意,萬一被退檔要及時關注征求平行志愿相關信息!
錄取流程錄取流程有以下這些步驟:
1、招生辦公室(其他省市是相應招生辦公室)會將該考生檔案投到某某院校。
2、院校下載并審閱信息后,符合院校招生條件的考生,會給出預錄取的意見,并上傳考生信息;對不符合院校招生條件的做出退檔處理,并上傳考生信息。
3、省招生辦公室審驗院校上傳信息,對院校的預錄取的考生再次檢驗,如無問題,上傳審驗意見,并把考生檔案狀態置為擬錄取狀態。對院校做出退檔的考生檢驗后,上傳審驗意見,并把考生檔案狀態置為自由可投狀態。
4、省招生辦公室再次進行檢錄,核查無誤后,置考生檔案狀態為“錄取”。
退檔原因
1、政策性落榜
投檔比例暗藏風險:
高校招生實行按比例投檔的辦法,全省批次省控線是按1:1.2比例劃出,各個招生院校在錄取中實行1:1.05—1:1.2投檔比例。
這種錄取政策就意味著考生達線未必被錄取,也就是說上線考生存在5%到20%的虛額。一般在省控線20分以內的“邊緣生”報考時需要格外謹慎。
預防對策:
①“邊緣生”盡量選擇哪些往年首輪投檔不滿額的院校。
②***上不要過分挑揀并盡可能服從調劑。
③所報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數余量。
④不能用錄取院校的最低分來判斷是否能達線。
2、檔案材料填寫有疑問,填寫錯誤或作假
預防對策:考生填表時書寫要規范,字跡要清楚;嚴格按志愿順序填寫;各種材料要真實客觀;表格完成后最少核對二次。
3、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院校或所選***的標準
進檔后遭遇退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個因素是考生對所報院校的《招生簡章》中要求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要求等相關內容不了解,盲目填報引起的,志愿填報一定要看清***報考的條件。
預防對策:熟悉體檢標準和特殊院校招生錄取條件,如身高、聽力、色弱、色盲、肢體、口吃、性別,男女錄取比例等,避免誤闖“紅燈”。
4、所報***相關科目成績偏低,達不到該***錄取要求
許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并且對所報***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外語***的考生,英語成績要達到100分;錄取漢語言文學***要求語文成績達到90分;錄取到經濟類***數學成績至少要達到100分等。
一般來說,文史類***、外語類***、中醫學類***對語文、文綜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理工類***對數學、理綜科目的成績要求高一些。
醫學類***、對化學、生物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外語、處貿***,對外語筆試成績和口試成績都有一定要求。
預防對策:報考時一定要看清楚所報院校的要求。
5、參考院校往年錄取最低錄取線
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如天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錄取***實行“分數優先”的原則,這種完全憑分數定勝負的辦法,就是淘汰低分數的學生。
假如你參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選。最低錄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錄取考生的分數,有時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門)***與最高(熱門)***間的分數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間。
預防對策:參考高校往年的錄取平均分。
6、對目標院校“大小年”趨勢分析不準確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個學校報考人數很不穩定,起伏較大,導致錄取分數忽高忽低,走勢無常。
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錄取分數線所造成的。
一般來說,“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兩年交替出現的,但并不絕對,只能作為填報志愿的參考。
導致“大小年”現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該校錄取分數線的影響;
②該校當年招生計劃投放量;
③宣傳力度;
④幾十萬考生志愿填報情況。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僅靠簡單尋找“大小年”規律作為志愿填報的依據是根本不夠的,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縱橫分析,全面考量。
預防對策:
①參考該校連續三年錄取比例的變化趨勢,錄取分數高說明是“大年”,錄取分數低說明是“小年”。“大小年”現象是一種人為因素造成的現象,要全面分析,靈活運用。
②對上一年新開設的***,如果錄取比率小于1,來年報考人數可能大幅度提高。當年新開設的***,可能因報考人數不多而遇到“小年”。
7、過高估計自身實力,只選“三熱”(地區、院校和***)
不少考生在填報時只重視對熱門地區的重點院校與熱門***的選擇,而忽視或放棄對一般院校的填報,造成重點院校一旦失利,全盤皆輸。
預防對策:注重對一般院校和相近***的填報,選好保底院校。
8、不重視提前單獨招生院校
單獨招生分為單獨招生錄取院校和自主招生兩大類。
單獨招生院校比較特殊,對考生特長及能力有不同的要求,盡管招生數量少,但也有不少較好的特色***。自主招生類院校對考生的要求較高,但對優生群體來說,增加了錄取的機率。
預防對策:建議填報此類院校,擴大院校與***的選擇范圍。
9、忽視本科二批次院校的填報
第二批次院校數量大,有相當一部分不錯的***,其畢業就業情況好于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別是一些新興的***應予以關注。
預防對策:重視填報好第二批次院校,為考生增加選擇的機會。
10、過分重視***,不服從調劑
考生***要求較高或不服從調劑(或不填寫),造成進檔后被退檔的風險。
預防對策:
①***志愿要考慮“服從調劑”。因平行志愿的院校最多可填報6個***,考生***填報機會增多,相對每個***填報的考生就會增加,***容易形成“扎堆”情況。
如果考生在填報***中分數不算高,***又不服從調劑,就會造成進檔后被退檔。
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志愿組合中,即要敢于填報理想院校,又要填報穩妥又中意的學校,還要有“保底”院校,防止進檔后被退檔。
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調劑”一欄不填寫的話,將被視為“不同意”處理。
②***志愿冷熱搭配要適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取分高低,不能全報熱門或高分***,要保持***志愿間要有3-5分的差距。
如對***沒有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調劑”。
11、吃不透院校《招生簡章》,形成“死檔”
有的院校對加分政策只在投檔時承認,錄取***時以實考分為準;
有的學校規定了***級差,非第一志愿***錄取時,要減掉一定分差后才能與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
有的***對身體條件、單科成績有要求外,還規定了男女生錄取的比例等,這些問題不注意就會形成“死檔”。
預防對策: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別是招生章程、近幾年招生錄取分數情況;
二是量力而行,選報志愿留有余地,參考各校***錄取的平均分、位次;
三是嚴格對照《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相關條款,選報志愿要避開不予錄取的***;
四是選擇***面要寬,盡量服從***調劑。
12、沒有正確理解高招錄取關鍵環節
平行志愿錄取過程的兩個關鍵環節是:
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校志愿投檔,第二個環節是根據***志愿錄取。
第一個環節是第二個環節的前提,只有當你的檔案順利投入志愿學校后,學校才會根據你的***志愿進行錄取。
平行志愿可給考生增加選擇機會只在第一個環節起作用,與第二個環節沒有關系。
如山西一位家長給孩子報志愿,理想***是金融***,為了保證***并增加錄取機會,他在平行志愿的前四個學校都選擇經濟類***,
這類***招生數不足的學校寧肯空著也不填,而且***均不服從調劑,而在第五個學校也就是最后一個院校填報了服從調劑。
這位家長的想法是,第一個院校進檔后如不能被金融***錄取,不服從調劑就會進入第二個院校,如第二個院校還不能錄到金融***就會落到第三個院校,直到第五個院校別無選擇時再服從調劑。
事實上,這位家長沒有把平行志愿投檔程序搞清楚,如果該考生符合進檔條件被前面任何一個院校投檔,經濟類***錄取不到又不服從調劑,根本不能進入下面的學校,只能作退檔處理。
13、堅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每年由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他們的理由是本地高校招生數量多,錄取的機率就會大些,但實際的情況是本地院校錄取人數多,報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預防對策:立足長遠,擴大錄取機率。省外院校錄取人數少相對報考的人數也較少。
14、考生定位不準,所報院校總體“扁平”,造成滑檔
預防對策:平行志愿所報的幾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間要有梯度。
每個志愿順序所填報的幾所學校,在選擇時一定要拉開院校之間的志愿梯度。
如果將分數差不多的幾所學校分別列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順序,結果會使這幾個志愿變為一個志愿,第一個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會被錄取,浪費了錄取機會,導致所填志愿都成為無效志愿,造成整體滑檔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問題。
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將分數更高的分數列為后續志愿,形成志愿倒掛(即無效志愿)。
考生如何才能避免滑檔高校退檔主要有這些理由:部分學校調檔比例超出1:1,而報考考生總分偏低;單科成績不符合學校錄取要求;身體條件受限;***不服從調劑等。為避免退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設置志愿梯度,不要盲目“沖一沖”,也許你的檔案沖進了某個高校,但由于部分學校調檔比例超出1:1,而你剛剛踩上投檔線或超該校投檔線不多,可能被退檔;(2)一定要認真閱讀高校招生章程和各高校在單科成績、身體條件等方面的要求,把工作做細;(3)盡量選擇“服從***調劑”。
考生家長關心的問題為什么檔案狀態長時間沒有變化?
錄取工作總體時間內,針對某個院校沒有規定統一的審核結束,因各高校招生計劃人數不同,學校規模不同,有時受其他省份錄取進度影響,導致部分學校錄取進度有快有慢。同時,招生辦公室對高校上傳的數據審核過程有前后順序,因此院校錄取顯示時間會有相同,考生和家長只能耐心等待,及時關注檔案狀態變化。
若急需查詢,可前往地方招辦服務大廳,或是訪問院校官網錄取查詢系統,來查詢自己的錄取情況。
檔案狀態何時會顯示“自由可投”?
檔案“自由可投”是指考生檔案是自由的,自由就是檔案沒有在任何一個學校。
當所有批次都錄取完畢,你的檔案狀態仍為“自由可投”,證明沒有被錄取。
如果選擇復讀,明年平行志愿院校數量仍然不受限制。
“已投檔”代表一定會被錄取嗎?
“投檔”相當于預選,只有預選上了,才有被正選的可能。一般預先的人數要多于正選的人數,投檔也是這樣。
平行志愿的投檔比例根據批次會稍有不同。平行志愿一般一次投檔,考生一旦被退檔,除了征集志愿就沒有再次被該批次錄取的機會,所以投檔非常慎重,本科一批、二批還要經過模擬投檔,確定合適的投檔比例后才正式投檔,只要考生符合院校招生章程的要求,一般是不會被退檔的。
換句話說,平行志愿,如果考生符合院校招生章程的規定要求,一旦投檔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退檔的。
已投檔無法填報征集志愿,會再被退檔嗎?
如果遇到所報考的該批次征集志愿時,檔案狀態顯示“已投檔”,“擬錄取”,實際上這個時候,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再進行退檔,如果仍不放心,可以與校方聯系,或者前往地方招辦服務大廳,再次確認錄取結果。
來源:優志愿(youzy_cn)綜合整理自河南省陽光高考(ID:yggaokao)、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填志愿要注意啦!
高考志愿填報,不僅僅是高三考生和家長的事情,更不是高考結束后才需要重視起來的事情!
2020年上海、浙江、海南、北京、山東、天津六省實行新高考模式;2021年遼寧、廣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福建、重慶也將取消文理分科,實行3+1+2的新高考模式;
與傳統高考最大的區別,新高考省份的考生從高一開始,就要面對物、化、生、史、地、政的科目選擇;這也就意味著“志愿填報”院校/***方向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在高一就確定下來了:
選擇哪幾個科目,可以大概率提升上本科的概率?想報考自己喜歡的***,什么科目是必須學習的?不同院校在各省招生的條件有哪些差異?同一***對于不同省份的考生,在選科上有什么要求?關注張老師的【高考志愿填報】課程,提前了解你必須了解的志愿填報那些事兒,還有100+***和院校介紹,助力考生規劃更明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