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別名血藤、紅皮藤、大活血等,是木通科大血藤屬植物。落葉木質(zhì)藤本,長達到10余米。
大血藤藤徑粗達9厘米,全株無毛;當年枝條暗紅色,老樹皮有時縱裂。三出復葉,或兼具單葉,稀全部為單葉;葉柄長與3-12厘米;小葉革質(zhì),頂生小葉近棱狀倒卵圓形,長4-12.5厘米,寬3-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成6-15毫米的短柄,全緣,側(cè)生小葉斜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內(nèi)面楔形,外面截形或圓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干時常變?yōu)榧t褐色,比頂生小葉略大,無小葉柄。
大血藤總狀花序長6-12厘米,雄花與雌花同序或異序,同序時,雄花生于基部;花梗細,長2-5厘米;苞片1枚,長卵形,膜質(zhì),長約3毫米,先端漸尖;萼片6,花瓣狀,長圓形,長0.5-1厘米,寬0.2-0.4厘米,頂端鈍;花瓣6,小,圓形,長約1毫米,蜜腺性;雄蕊長3-4毫米,花絲長僅為花藥一半或更短,藥隔先端略突出;退化雄蕊長約2毫米,先端較突出,不開裂;雌蕊多數(shù),螺旋狀生于卵狀突起的花托上,子房瓶形,長約2毫米,花柱線形,柱頭斜;退化雌蕊線形,長1毫米。
大血藤每一漿果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成熟時黑藍色,小果柄長0.6-1.2厘米。種子卵球形,長約5毫米,基部截形;種皮,黑色,光亮,平滑;種臍顯著。
大血藤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莖。秋、冬二季采收,除去側(cè)枝,截段,干燥。
大血藤藥形態(tài),呈圓柱形,略彎曲,長30~60cm,直徑1~3cm。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鱗片狀剝落,剝落處顯暗紅棕色,有的可見膨大的節(jié)及略凹陷的枝痕或葉痕。質(zhì)硬,斷面皮部紅棕色,有數(shù)處向內(nèi)嵌入木部,木部黃白色,有多數(shù)細孔狀導管,射線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澀。
大血藤根及莖均可供藥用,有通經(jīng)活絡等功效。莖皮含纖維,可制繩索。枝條可為藤條代用品。大血藤是一種匍匐而又繁茂生長的藤本花卉,莖枝攀援依附生長。“五一”前后,大血藤一串串金黃色的鮮花,滿棚滿架地競放。大血藤攀援性強,當其柔枝長出50-70厘米時,便呈現(xiàn)匍匐狀,必須依附它物生長,只要有依托,它便扶搖直上,能與松柏齊平。
大血藤分布于陜西、四川、貴州、湖北、云南、廣西、海南、江西、浙江等地。常見于山坡灌叢、疏林和林邊。
看更多新奇動植物,關(guān)注奇文導航,我愿為你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