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朋友雖然一直在吃燕窩,可是還是不怎么懂燕窩,問得最多的就是:燕窩那么多的類型,究竟該買哪種是最好的,真的不懂?還有不同類型的燕窩的口感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呢?
以上的問題,今天燕窩先生就來一次性解答~
1
燕窩的分類
按燕窩的采摘環境來分,燕窩主要可以分為屋燕與洞燕兩種。
1.屋燕:
屋燕,顧名思義就是在燕屋中形成的燕窩。屋燕的盞型比洞燕更飽滿,主要會有白色、灰白、微黃等顏色。屋燕與洞燕的營養價值沒多大差別,只有少許礦物質含量的誤差,但從清潔度方面,屋燕要稍勝一籌。
2.洞燕:
洞燕,顧名思義就是在山洞里面形成的,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巖石上面的礦物質遇到了潮濕的燕窩,這些巖石的顏色是戶對燕窩的顏色產生影響的,所以顏色跟屋燕的稍有不同。因為實在巖壁上面形成的,所以這樣形成的燕窩里面含有的礦物質要多一些。但是它也有缺點,就是因為這樣的燕窩大部分沒辦法及時的采摘,所以也沒有屋燕的那么的干凈了。
按燕窩的形狀來分,燕窩主要可以分為燕盞、燕條、燕角和燕碎。
1.燕盞:
燕農從采摘下來的燕窩中挑選出窩形或者船型的燕窩,再經過適當挑毛后就是我們購買的燕盞了。燕盞是形狀保留得最完整的燕窩,因此價格也會較其他的燕窩要貴一些。
2.燕條:
什么是燕條呢?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燕窩在經過挑毛步驟之后,沒有辦法形成一個完整的蝸行,第二種情況呢,就是在采摘燕窩,加工燕窩,還有運輸的過程中,出現了些破損的現象,這樣的燕窩,我們就把它稱作燕條。很明顯的,燕條肯定是沒有燕盞好看得,大小也不一樣,所以會比燕盞便宜些。
3.燕角:
燕角是支撐整個燕巢重量的部分,是燕窩兩端與壁面連接的部分,燕農在加工燕盞時為了令燕盞更好看,通常會將燕角剪下。燕角作為燕巢的支撐部分,因此也是燕子唾液最濃的地方,需要較長時間泡發,口感也更爽口、更有嚼勁。
4.燕碎:
在挑毛、清洗或運輸過程中,燕窩有可能會碎裂,碎裂后無法成為燕條的,我們稱之為燕碎。燕碎沒有固定的形狀,也有燕農在加工時將燕碎壓制成不同形狀的燕球或燕餅。
1
不同形狀燕窩的區別
1.營養成分:燕盞>燕條>燕角>燕碎(僅代表燕窩先生的意見)
問我最多問題的就是,究竟哪種燕窩最有營養?嚴格來講,燕盞、燕條、燕角、燕碎的營養肯定是有差別的。如果單單是從外觀上面來講,肯定是燕盞最好看了。
2.泡發時間:燕角>燕盞≈燕條>燕碎
由于燕角是燕巢的支撐部分,因此也會比較硬,泡發的時間會比燕盞要長,一般需要6-8小時(個別需要10小時左右);燕盞與燕條的泡發時間差不多,雨季的燕窩一般需要泡發4小時左右,旱季燕窩一般需要泡發6-8小時;由于燕碎本身形狀呈細碎狀,因此更容易與水接觸泡發開,燕碎的泡發時間比燕盞和燕條短。
3.發頭:燕盞>燕條≈燕角>燕碎
一般燕盞的發頭為6-8倍(極少數達8倍以上);燕條的發頭大部分低于燕盞,一般低于5-8倍;燕角的發與燕條差不多;燕碎的發頭最低。(僅代表平臺意見)
4.燉煮時間:燕角>燕盞≈燕條>燕碎
您把燕窩泡發好之后,就需要燉煮了,其中,燕角所需要的時間是最長的,基本上,隔水慢燉的話,大概是需要40-50分鐘;而燕盞和燕條,這兩個的燉煮時間就差不多了,大概需要20-25分鐘,當然了,燕碎需要的時間肯定是最短的。
5.口感:燕角>燕盞≈燕條>燕碎
燕角較硬,所含的燕子唾液更多,因此口感更爽口Q彈,燉后的蛋清味也會更為濃郁;燕盞與燕條的口感差不多,較為綿軟。這里的口感只是按爽口和嚼勁來排名,當然,有窩友會更喜歡綿軟一些的口感,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燕窩類型。
結論:
它們之間的區別我已經給你講解了。當然了,您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根據自己的飲食的愛好,還有經濟情況來挑選。舉個例子,如果您是喜歡吃Q彈的,爽口的,那建議您買燕角;如果是想要吃軟糯的話,建議選用燕盞或者是燕條,這樣來選擇是最好的。
但要記住非常重要的一點——無論是什么種類的燕窩,都必須堅持吃才有效果,長期堅持吃燕窩,才能成就更健康、更美麗的自己!窩友們,和燕窩先生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