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光年(BuzzLightyear)是誰?
他是駐扎在宇宙第四區域伽瑪象限的太空騎警,保護我們免于受到星際聯盟頭號大敵邪惡皇帝查克的入侵。
沒看懂?
沒關系,他只是一個玩具,是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系列的角色之一。
建議你去補一補,《玩具總動員》系列可并不只是拍給孩子看的電影。
01為什么男孩們對巴斯光年情有獨鐘看過《玩具總動員》的男孩,常常會喜歡上并非絕對主角的巴斯光年。
對每個巴斯光年的經典橋段,Anthony都饒有興致來演一遍。他還會喊著巴斯的口頭禪從石頭上跳、往泳池里跳、仿佛自己會飛。
陳小春的兒子Jasper在《爸爸去哪兒5》中出場時,正帶著巴斯光年的面罩。隨便翻一下網絡,你會發現他同樣是巴斯的鐵桿粉。玩偶、裝備、服飾,樣樣齊全。
為什么,男孩們對巴斯光年情有獨鐘?我估摸著可能有下面三點原因。
第一,巴斯光年來自太空,他的造型和裝備與孩子們熟悉的地球生物完全不同。
借電影中主角牛仔伍迪(Woody)的話,「任何玩具都愿意被改造成像你(巴斯光年)一樣,有飛翔用的翅膀,在黑暗中會發光,會說話,還有會轉的頭盔,是一個酷斃了的玩具」。
第二,巴斯光年從不害怕、也不服輸,遇到困難始終沖在第一線,恰巧契合男孩們初生牛犢不怕虎、想要嘗試一切的心態。
這或許解釋了安東尼「翻山越嶺」時要像巴斯一樣高呼口號的原因,這為他增添了勇氣與神力。
第三,巴斯光年有著夢想和堅持,開始為了宇宙的和平使命,后來為了好友的無私付出,激發男孩對未知的好奇和友情的期待。
除了巴斯光年,男孩的童年偶像,幾乎清一色都是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們。孫悟空,超人,漫威一***……這些英雄成為他們心中小小夢想的代言人。
回想我們小時候,是不是最熱衷于扮演美猴王呢?我們的童年夢想其實與現在的孩子們并無二致。
02父母不應成為殺死孩子夢想的幫兇但被歲月沖刷過,自認為已經成熟的我們,或許會對孩子扮演超級英雄的行為嗤之以鼻,或許會對世間的險惡耿耿于懷,或許會想刻意教育他們丟掉心里的巴斯光年、變得現實一些。
一路成長的過程,也是一路受挫的過程,是離心中的巴斯光年們漸行漸遠的過程。
但作為父母,千萬不要成為殺死孩子夢想的幫兇。歷經苦難并不一定能帶來巨大成就,堅持夢想一定會。
讓今天孩子的太空夢不再遙不可及的人,正是在40年前就抱有移民太空科幻夢想的那個孩子,埃隆·馬斯克(ElonMusk)。
2020年5月30日(美國時間),埃隆帶領的私營公司SpaceX首次實現載人航天成功發射。在此之前,有能力進行載人發射的僅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且無一例外都是以國家力量在推動。埃隆·馬斯克一人改寫了歷史!你要知道,他同時還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網絡支付平臺PayPal的創始人,最具科技感的電動汽車Tesla的創始人,太陽能服務公司SolarCity的創始人;橫跨航天、互聯網、電動汽車、新能源領域。
成就斐然的埃隆,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說道:「我的母親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多半源于我母親的培養和她特立獨行的品性」。
我不禁好奇,他的母親梅耶·馬斯克(MayeMusk),是如何培養出這位曠世奇才的呢?
小時候的埃隆極度癡迷科幻小說《銀河帝國》(這套書也被他與一輛特斯拉一起送入太空),梅耶并沒有阻止他看,但也規定了前提:第二天準時起床上學。
12歲時,梅耶發現埃隆對計算機編程很感興趣,便攢錢給他買了一臺電腦,盡管當時家庭條件并不寬裕,電腦也是昂貴稀少的東西。
后來,為了讓埃隆更好的學習計算機,她帶著孩子們回到祖國加拿大,辛苦賺錢改善他們的成長環境。對孩子夢想的呵護與支持,鼓勵他們全力探索自己人生的可能性,是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03要想孩子做得到,你必須先做到埃隆·馬斯克說,「在我們家,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想好,一旦開始著手去做了,就不應該中途放棄;我們的媽媽是這么做的,所以我們也這么做」。
決定從南非到加拿大,那一年梅耶40歲,一切必須重新來過。
為了獨自把三個孩子拉扯大,梅耶先后考取了加拿大和美國認可的注冊營養師,白天在多倫多大學做研究員或在診所上班,晚上要么去大學做演講、要么去模特公司表演。
梅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成長的方式。
孩子不是父母實現他們未完成夢想的替代品,也不是營造成就感的工具。要想孩子做得到,家長必須先做到。
你想要孩子主動閱讀,你放下手機、專心讀書了嗎?
你想要孩子熱愛運動,你離開沙發、一起鍛煉了嗎?
你想要孩子獲得成功,你為他表率什么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了嗎?
孩子的主動成長,用不著逼迫,但需要你一起陪伴與行動。
04「讓我們一起試試吧」,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對世界保持好奇,是孩子未來創造無限可能的基石。
多鼓勵孩子到自然中觀察與探索
美籍華裔演員陳沖的大女兒不久前剛從哈佛畢業。她的微博里說過,會有意培養孩子與自然的關系,在路上獲取新知。
「對孩子來說,漫步去圖書館的一路上,她們學到的東西,并不亞于在圖書館里面,至少在感觀和想象力的層面上是這樣的」。
立體、鮮活的大自然,比起平面、靜態的書本,或是只有聲光***的電影、電視,更能激發孩子好奇的學習模式。
當孩子蹲下來觀察螞蟻如何搬家、西瓜蟲如何變成西瓜時,這些動物行為的各種數據會迅速涌入他的大腦,他在學習世界的規律。
我們不應該打擾這種好奇激發的學習機制,更應該努力多創造這樣的機會。
對孩子的問題與發現,做出及時的反饋與正面的評價
香港歌手陳美齡成功的將自己的3個兒子都送入了斯坦福大學,她曾說過:「當孩子向你發問時,請別讓孩子等太久,不然孩子的好奇心就蔫了」。
當孩子向她提問,她會停下手頭的事情,對孩子說「問得真好!讓我們一起查查看吧。」
孩子們的小小發現,即使在大人看來不過是常識,但對他們的大腦而言其實是一次神奇的體驗。
你更別小瞧了他們的發現,或許是你都不曾觀察到的呢。
《園丁與木匠》的作者高普尼克說:「嬰兒可能比成年人更適合做科學家。成年人總會關注那些已知的東西,而忽略那些可能會動搖我們先入為主的觀念的東西。」
我們父母要做的:是積極正面的評價他們的發現,幫助孩子長久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向他們解釋可能的原因,以及適時的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
看著SpaceX的火箭升空,不由感嘆我們的孩子或許將成為全面探索宇宙的一代。
作為父母,有什么理由不讓他們保持腦洞全開的好奇,保住心里的那個夢呢?
未來無限可能
ToInfinityandBeyond
獻給每一位追逐夢想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