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調查:在現代婚戀市場上,有多少未婚女想要嫁個有錢人?調查結果顯示,有93%的想嫁給有錢人,幾乎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就是釣一名副其實的“金龜婿”。
老話說“女人做得好,不如嫁得好”。前段時間網絡盛傳的上海“假名媛”圈,這些身形外貌俱佳的女子,不惜絞盡腦汁地去包裝自己,盡管現實中她們也面臨著各種衣食住行的窘狀,說到底,她們無非是借助這華麗的包裝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的人生夙愿。
有的人藉此成功地嫁的“金龜婿”,從此躋身于富貴名流圈中,實現了華麗麗的轉身,從此人生過得風生水起,但更多的人卻是“一如豪門深似海”,個中的苦樂只有自己能夠體會。面對此,我們只能說每個人都有選擇過什么樣生活的權利,好與壞,幸與不幸,都是自己決定的。
人們費盡心機釣的“金龜婿”,在現代人眼中,無非是有錢人,隨著這種金錢觀的不斷演繹,金龜婿也被層層銅臭之氣包裹著。當我們追根溯源,尋找金龜婿的出處時,會發現歷史上的“金龜婿”更多的是指身份高貴的女婿。而“金龜婿”這一美稱,是出自李商隱的一首描寫宦家***閨怨的小詩《為有》。
為有作者:李商隱
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就通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郁悶和不安。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他的詠史詩著眼于借鑒歷史經驗教訓指陳政事、譏評時世加以補充發揮,成就較高。而他獨具一格的無題詩,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聲調和美且能疏密相間,讀來令人回腸蕩氣。
這首《為有》大約寫于會昌六年(846)至大中五年(851)之間,即李德裕罷相之后、其妻王氏去世之前。這段時間牛李黨爭,勝敗盡顯,李商隱個人和家庭處境都十分困難。這首詩明寫閨怨,但《玉溪生詩集箋注》云“言外有刺”。《玉溪生詩意》:屈復:玉溪以絕世香艷之才,終老幕職,晨入昏出,簿書無暇,與嫁貴婿、負香衾者何異?其怨宜也。可見,此詩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首句“為有”,便開門見山地提示怨苦的緣由。“云屏”云母屏風,閨房陳設富麗,顯然是身在官宦人家,云母屏風后的美人格外嬌艷,而此時京城寒冬去盡,春風送暖,俗話說“春宵一刻值千金”,如此宜人氣候,這短暫春宵,本該暖香暗送,***卻產生“怕”的心情。
三四句揭示“怕”的原因。“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原來是無端地嫁了個做高官的丈夫,在朝為官,每日必須早起上朝,為了事業前程,不得貪戀溫暖香衾,也一心想著早朝,此時,只留下***一人孤零零地守在空房之中,徒生閨怨。“無端”二字將***嬌嗔埋怨之態刻畫出來,衾枕香暖,兩口子情意款洽,而身佩金龜的貴婿,欲起身離去時,聽到***的嗔怪之言,內心也是怨苦無奈。這無端的枕畔之言,既流露出了***對夫婿的“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深情,向丈夫傾訴自己的深情之苦,從側面也反映出丈夫的苦惱,既有對嬌媚多情的妻子的眷念不舍,也有對妻子嗔怪之語的不忍。
思及自身,不難看出此詩言淺意深,聯想詩人的自身遭際,作為朋黨之爭的受害者,一腔的熱血,滿腹的經綸抱負無處施展,更被無端之人視為忘恩負義的宵小,人格上受到嚴重的侮辱,詩人那種追悔莫及的痛苦心情與***心情如出一轍。
《詩境淺說續編》:正閨人滿志之時,乃轉怨金闕之曉鐘,破錦幃之同夢:人生欲望,安有滿足之期!以詩而論,綺思妙筆,固《香屑集》中佳選也。
《李義山詩集箋注》:姚培謙曰:此作細意體貼之詞。“無端”二字下得妙,其不言之意應如此。
(聲明:以書為友,以文沁心,讀書寫文,記錄所思所感。歡迎關注“書友文心”,多多交流。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