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元朝,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它是我國古代疆域最廣的一個王朝,眾所周知,它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權(quán)。對于自小在草原上長大的蒙古族來說,他們看不上宋朝那套滿口的仁義道德。他們認為:“只會歌功頌德的文人書生并沒有太大的用處,只有真刀真槍才能打出政權(quán)。”
因此,那時的漢族人民大多都處于元朝的殘酷統(tǒng)治之下,一本《功過格》,苛刻的約束著他們的行為和生活。
那么,這個《功過格》是什么呢?它最初是程朱理學(xué)家們逐日***自己行為善惡以自勉自省的簿格,之后,由僧道推行流傳于民間,每天記錄,月底作一小計,每月一篇,裝訂成本。每月如此進行,年底再將功過加以總計。
但是,在這其中卻有一個人可以不受任何約束,活得恣意而又任性,他就是這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元朝皇帝。
當了帝王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思想,那就是:他們已經(jīng)坐擁天下了,通常來說,這些人的一生已經(jīng)達到頂峰了。但是,有一個詞叫做“欲壑難填”,人的欲望永遠都是沒有辦法滿足的。對于這些當上皇帝,坐擁整個天下的人來說,他們更想要的就是追求長生了。
因此,無論是從影視劇中還是從史書上,我們都能夠看到許多皇帝一生都在追求永生之術(shù)。而通常情況下,他們追求長生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服食丹藥;另一種則是修煉。
很顯然,元朝的皇帝比較中意后者。
而恰恰這兩種***都與宗教息息相關(guān),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宗教都有著讓人無法忽視的力量。它無處不在,而且,時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元朝同樣如此。它的統(tǒng)治者信奉大乘教金剛乘佛教,一時間,它在當時的宮廷中極為盛行。
對于大乘教金剛乘佛教,它的別名甚多,又稱為:怛特羅佛教、密宗、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剛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等等。其特色就是充滿著神秘色彩,重視神通、鬼神、瑜伽,及神秘體驗,并在師徒間一對一秘密傳授。
由于“三武滅佛等”歷史原因的影響,從唐朝以后,大乘教金剛乘佛教在我國幾乎沒有完整的傳承。元朝進入中國后,密宗弟子有在這個地方找到了它生長的土壤。
這其中,關(guān)于它最大的主張就是“男女雙修”之道,因此,在當時的后宮之中不僅皇帝信奉金剛乘佛教,就連后宮的妃子們也頗為認同,以至于,暗中的桃色事件穢跡流言連正史上都有記載。之后,男女雙修的房中之術(shù)在不僅在宮廷中盛行,京城里面的人也爭相效仿蔚然成風。
作為元朝開國皇帝的元世祖,他自然比一般人更懂得享受,也更加的追求長生不老。他的后宮之中搜羅了無數(shù)的美人,而且,他也一直在搜羅各種各樣的房中養(yǎng)生之術(shù),其中,他最喜歡的就是金剛乘佛教的雙修之術(shù)。在《元史》中,元世祖忽必烈則稱其為:“演揲兒”。
于是,他重用八思巴并將其奉為帝師,并且,還招攬了許多身懷絕技的房中術(shù)士。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密術(shù)教。當時,他的許多教眾都受到了元世祖的特別禮遇,這些人不但可以隨意出入宮廷,有的教徒甚至還因為出色的房中之術(shù),而被皇帝授予了很高的官職,例如:司徒之職。
甚至,在元代的宮廷之中,曾陳列著許多畫像和雕塑,其內(nèi)容無一不是跟男女雙修有關(guān)。無論是畫像還是雕塑內(nèi)容大多都相同,基本都為男神與女性配偶的合歡造型。當時人們把這種行為稱為“雙修”,其意思即為:通過與女性的合歡來提升自己道行,從而達到一種更高的境界。
當時,元朝的皇帝十分推崇這種養(yǎng)生之法,都說上行下效,所以,他麾下的臣子們自然也都爭相效仿了。
忽必烈建立政權(quán)之后,定都北京,并命人花大價錢建了一座鎮(zhèn)國寺,寺中建造了一座大殿,名叫:佛母殿。殿內(nèi)的神像基本都是威猛粗狂的喇叭,而這些神像的造型基本都是男神與一位美人相擁。這些神像展示的就是二者交合的場面,從這些雕塑上我們可以看出,那些男女雖然神情不太自然,但卻沒有太出格的地方。
可是,在一些書籍之中,人們對它的描述那可就是相當恐怖了。
在《元氏掖庭記》一書中就說到:這不僅是一種男女享樂的行為,也是一種讓女性獻祭的行為,人們把她們當做祭品,從而,讓那些和她們交合的男子得到長生的一種殘忍的修煉過程,這大概就是某些宗教所說的“采陰補陽”吧!
元朝的史書中還記載了許多元代皇帝通過雙修以求得長生的秘法,而“進獻”這些秘法的人多為密宗僧侶。
皇帝對他們十分寵幸,不但,賞賜給他們各種財物,甚至,會撥數(shù)名良家之女去專門伺候他們。甚至,很多統(tǒng)治者為了追求永生,還在全國各地征集專門女子來供自己修煉。又或是與自己的近侍、戲子等縱情聲色,從而,一味沉迷于享樂而不理國事。
我們都知道:宗教總是有著一股神秘的力量,有的人甚至利用這股神秘的力量,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大業(yè),例如:明太祖。他就是利用白蓮教,最終,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千秋盛世。而更多的皇帝卻恰恰與他相反,他們登上皇位后不思進取,只知享樂,更是盲目的追求長生之術(shù)。
他們渴望通過宗教秘法的修煉,而使自己達到永生,可能是真的是當局者迷吧,歷代皇帝都在追求長生之術(shù),可是又有誰真的成功了呢?他們都只看到了眼前那些江湖術(shù)士給他們描繪的美好藍圖,卻忽略了前人血淋淋的教訓(xùn)。
最終,不但自己作繭自縛,還會拖累國家。
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到了明代永樂年間,他見到“雙修”的弊病太大,于是,索性就把這些所謂的密宗全部驅(qū)逐到日本。如此,正如近代大德虛云長老在自述年譜中所說:“密宗一法,經(jīng)一行禪師發(fā)揚之后,傳入日本,我國即無相繼之人。”
參考資料:
【《功過格》、《元史》、《元氏掖庭記》、《西域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