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見草介紹:
別名:(花卉植物)晚櫻草、待霄草、山芝麻、野芝麻
拉丁學名:OenotherabiennisL.
植物科屬:柳葉菜科、月見草屬
形態特征:
直立二年生粗狀草本,基生蓮座葉叢緊貼地面;莖高50~200厘米,不分枝或分枝,被曲柔毛與伸展長毛(毛的基部皰狀),在莖枝上端常混生有腺毛。
基生葉倒披針形,長10~25厘米,寬2~4.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疏生不整齊的淺鈍齒,側脈每側12~15條,兩面被曲柔毛與長毛;葉柄長1.5~3厘米。莖生葉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7~20厘米,寬1~5厘米,先端銳尖至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每邊有5~19枚稀疏鈍齒,側脈每側6~12條,每邊兩面被曲柔毛與長毛,尤莖上部的葉下面與葉緣常混生有腺毛;葉柄長0~15毫米。
花序穗狀,不分枝,或在主序下面具次級側生花序;苞片葉狀,芽時長及花的1/2,長大后橢圓狀披針形,自下向上由大變小,近無柄,長1.5~9厘米,寬0.5~2厘米,果時宿存,花蕾錐狀長圓形,長1.5~2厘米,粗4~5毫米,頂端具長約3毫米的喙;花管長2.5~3.5厘米,徑1~1.2毫米,黃綠色或開花時帶紅色,被混生的柔毛、伸展的長毛與短腺毛;花后脫落;萼片綠色,有時帶紅色,長圓狀披針形,長1.8~2.2厘米,下部寬大處4~5毫米,先端驟縮成尾狀,長3~4毫米,在芽時直立,彼此靠合,***時自基部反折,但又在中部上翻,毛被同花管;
花瓣黃色,稀淡黃色,寬倒卵形,長2.5~3厘米,寬2~2.8厘米,先端微凹缺;花絲近等長,長10~18毫米;花藥長8~10毫米,花粉約50%發育;子房綠色,圓柱狀,具4棱,長1~1.2厘米,粗1.5~2.5毫米,密被伸展長毛與短腺毛,有時混生曲柔毛;花柱長3.5~5厘米,伸出花管部分長0.7~1.5厘米;柱頭圍以花藥。開花時花粉直接授在柱頭裂片上,裂片長3~5毫米。
蒴果錐狀圓柱形,向上變狹,長2~3.5厘米,徑4~5毫米,直立。綠色,毛被同子房,但漸變稀疏,具明顯的棱。種子在果中呈水平狀排列,暗褐色,棱形,長1~1.5毫米,徑0.5~1毫米,具棱角,各面具不整齊洼點
植物花期:
花期6~9月。
植物花語:
默默的愛、沐浴后的美人。
地理分布:
原產北美(尤加拿大與美國東部),早期引入歐洲,后迅速傳播世界溫帶與亞熱帶地區。在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含臺灣)、西南(四川、貴州)有栽培,并早已淪為逸生,外高加索和遠東牧區。
生長習性:
常生開曠荒坡路旁。不耐寒,耐旱耐貧瘠,黑土、沙土、黃土、幼林地、輕鹽堿地、荒地、河灘地、山坡地均適合種植。自播能力強。
園林用途:
可用于開闊草坪上叢植,作花境或基礎栽植,也可用于小路邊布置或假山石點綴,或作大片地被,也是夜花園的良好植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