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自古以來就屬于茶葉產區,名茶數不勝數。不過大家最為熟知的,還是只有“洞庭碧螺春”。
其實作為橫跨四大茶區中江南、江北兩個茶區的江蘇,隱藏著許多少為人知的好茶,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01.
南京雨花茶
南京雨花茶屬于直條型綠茶,主產于南京市及其郊區。南京雨花茶的誕生,有特殊的紀念意義。
它形似松針,翠綠挺拔,仿佛是犧牲在雨花臺的數十萬革命烈士的錚錚鐵骨。它象征著革命烈士忠貞不屈、萬古長青,因此定名為“南京雨花茶”。品飲此茶常會使人飲茶思源,懷念革命烈士,意義深遠。
南京在唐代已有茶葉生產,史書記載,明清時,江寧牛首山出產的云霧茶,其色香俱艷,上元東鄉攝山茶、城內清涼山茶皆香甘,散生于山頂,寺僧采之以供貴賓。至清代宣統年間,南京種茶范圍已經擴大至長江南北。
南京雨花茶外形挺直如松針,色澤嫩綠,滋味醇鮮爽口。
02.
太湖翠竹
太湖翠竹屬于單芽形綠茶,產于無錫市郊區和錫山一帶。錫山區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南臨太湖,北近長江。境內地勢平坦,山清水秀;低山丘陵,分布在太湖邊緣。茶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光照、水資源充足,有利于茶樹生長。
錫山區產茶歷史悠久,早在清康熙年間便種茶,由于濱湖氣候獨特,所產茶葉香高醇厚。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飲此茶,倍加贊賞,揮筆寫下“竹爐是處有山房,茗碗偏飲滋味長”的詩句。
太湖翠竹外形扁平翠綠似竹葉,滋味鮮爽甘醇,香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整。沖泡時,顆顆芽葉豎立在杯中,非常美觀。
03.
無錫毫茶
無錫毫茶主產于無錫市,創始于1979年。采用本地大毫、福鼎大白茶等品種的茶樹新梢芽葉為原料,屬于綠茶。無錫北面惠山的惠山泉素有“天下第二泉”之稱。名湖、名泉、名茶三者匯為一體,相得益彰。
無錫毫茶外形條形卷曲,肥壯綠翠,白毫披覆。沖泡后香高味濃,湯色晶瑩隱翠,滋味鮮醇,特別是以二泉水沖泡,更得毫茶真味,“無錫茶,二泉水”一時名響天下。
04.
綠楊春
綠楊春產于揚州市西部低山丘陵地區,于1991年研制成功,是揚州著名的綠茶品種。揚州產茶歷史悠久,是一個老茶區,早在唐宋時期就成為名茶產區之一,市郊蜀崗也以茶而得名,所產茶葉在宋代被列為貢品。
綠楊春外形形如新柳,翠綠秀長,香氣高雅,湯色清明,滋味鮮醇,葉底嫩勻。
05.
南山壽眉
壽眉茶試制于1985年,主要產于溧陽市南山地區的橫澗鎮、戴埠鎮和天目湖鎮三鎮,現已擴散到宜興市的部分茶場。南山壽眉茶產地系浙江省天目山的余脈,該地區季風特征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暖,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雖然叫壽眉,但與我們傳統認知的白茶中的“壽眉”是有區別的,南山壽眉屬于綠茶。該茶外形條索微扁略彎,色澤翠綠,白毫披覆,形似壽者之眉;內質香氣清雅持久,滋味鮮爽醇和,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完好。
06.
云霧茶
云霧茶產于連云港市,為恢復歷史名茶,該茶早在八百多年前就著稱于世,清代以后中斷生產,20世紀70年代開始恢復生產。連云港市地處黃海之濱,叢林密布,山高霧濃,生態環境適宜茶樹生長。
據史書記載,早在八百多年前花果山就產茶,云霧茶主要產區在宿城的法起寺。明末清初,由于寒流侵襲和清王朝的“裁海”政策,云臺山的茶樹幾乎絕跡。直到1966年,才開始恢復茶葉生產。
云霧茶外形條索緊圓,形似眉狀,鋒苗挺秀,潤綠顯毫,香高持久,滋味鮮濃,湯色清明,葉底勻整。
這6款江蘇的好茶,你喝過幾款呢?或許你還知道其它江蘇好茶,歡迎與我們分享~
“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