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樹它的身軀比較堅毅剛強,所以它象征著也是一種無畏的精神。就連冬季的大雪都壓不倒它那挺拔身姿,就像是軍人一樣,有著威武不屈的英雄氣魄,著實讓人著迷。
以松柏象征堅貞。松枝傲骨崢嶸,柏樹莊重肅穆,且四季長青,歷嚴冬而不衰。《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與竹、梅一起,素有“歲寒三友”之稱。文藝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
在壽宴常聽到的祝福語常有“祝你老如松柏,福壽康寧”,松樹十分耐寒,在嚴寒之下松樹的針葉也不會脫落,松樹為長青之樹木,有謂“松鶴同齡”,所以有些圖畫亦畫上松樹白鶴,以示長壽。柏樹亦是壽樹,柏松具為“白木之長”,十分耐寒,又傳相樹能夠辟邪,曾傳“魍”鬼喜歡食死人的肝臟及腦,但最怕柏樹,所以很多人都在墳旁種植柏樹辟邪。又傳在年初一(正月初一)用柏樹的樹葉來浸酒,該酒是可以辟邪的,如果遇到妖魔鬼怪,將此酒灑向之,妖魔鬼怪必然趨避。
松樹是山水畫中應(yīng)用最多的樹木之一,無論是曠野還是山巔,都生長有松樹。松樹還可以作為主體形象表現(xiàn)。生長在肥沃平地的松樹高大茂盛,常常挺拔高入云際;生長在山石空隙的,常常蜿蜒曲折,盤地如蒼龍。它們共同的特點是:生長到一定年齡,枝干就不再往高處長,而枝多橫出,形成傘狀,“枝如游龍,葉如翔鳳”。畫松,首先要“有情而動”,唐末五代山水畫大師荊浩,他見到體態(tài)優(yōu)美的松樹,就“因警其異,遍而賞之。明日攜筆復(fù)寫之,凡數(shù)萬本,方如其真”。這個“真”,不是形同照相,而是抓住了松樹的靈魂,因此才能描繪出松樹的“皮老蒼蘚,翔鱗乘空”“蟠虬之勢,欲附云漢”,或“抱節(jié)自屈”,或“回根出土”,正因為荊浩對松樹懷有深情,才能做到認真觀察與研究,悟到畫松的妙理。
在擺件雕刻中常常會見到松樹,中國人民把松樹作為堅定、貞潔、長壽的象征。松、竹、梅世稱“歲寒三友”,喻不畏逆境、戰(zhàn)勝困難的堅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