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11月10日報道,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一架客機由吉隆坡飛往北京途中突發故障,機長立即決定臨時返回吉隆坡機場進行迫降。
報道披露,這架航班于當地時間18時起飛,飛行不久后機組人員發現起落架出現異常,機長立即向吉隆坡機場報告了險情,并決定出于安全考慮臨時返航。21時許,這架航班成功在馬來西亞機場降落,未造成人員傷亡。
據悉,這架客機是由空客生產的空客A330-323E,航班編號為MH360,已在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服役6.8年。根據馬航發布的最新消息,該航班所有乘客已換乘其他航班飛向目的地。
實際上,這只是馬航史上最小的飛行事故。2014年3月8日,馬航一架客機飛往北京途中失聯,至今杳無音信。同年7月17日,另一架馬航客機靠近俄羅斯邊界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墜毀,機上298人全部遇難。因這兩起空難馬航成為眾矢之的,同時航空安全也成為當年一個熱門話題。
直到2019年,波音737max在短短五個月內兩起重大空難事故將這一話題推向***。作為全球最大的飛機制造商,波音該型飛機立即收到來自多國的禁飛令。事后,還有遇難者家屬將波音告上了法庭。
就在近期,波音737max正在積極申請解除禁飛令,波音旗下另一款機型波音737NG機型又出現重大安全隱患。FAA對波音737NG機型檢查時發現“拔叉”存在結構性裂縫。
消息傳播開來,各國對所擁有的737NG機型進行了檢查,多國宣布同樣也發現存在這一類的結構性裂紋,隨即韓國澳大利亞相繼宣布禁飛波音737NG機型。
縱觀人類航空史,歷經百年發展航空水平已經達到非常相當高的水準,但空難事故仍不絕于耳。這說明,航空安全已不受限于技術水平,更多的還是人為因素。
就拿兩起波音737max空難來說,飛機設計制造之初就已經存在安全隱患。但波音不愿意承認設計存在問題,只是利用成本低廉的MCAS軟件系統來彌補設計上的不足,最終造成346人遇難的悲劇。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