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圖是湖南人,在1994年還是外經貿部部長助理時,就已經是中國復關談判中的第四任主談代表了。在1997年,被正式任命為外經貿部的首席談判代表,被許多國外朋友稱為「中國龍」。
在長達14年之久的漫長談判中,著重突出的是中美雙方的協商,其中,更是有個小插曲---肉VS.狗食,以下就詳細講講當年的細節。當時入世談判,美國稱中國的肉只能做狗食,龍永圖拍案而起:請你出去。
龍永圖
一、入世賽道起跑線中國在建設時期,經濟處于艱難發展階段,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改變這一局面,尋求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中央決定改革***(對內改革、對外***)。
改革了一段時間,經濟有了明顯的好轉,但不久就遇到了瓶頸,這時,為了配合對外***的需要,中國提出關于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方地位的申請。
關貿總協定,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被稱為“經濟聯合國”。1995年1月1日,后者才開始運作。但中國要想加入世貿,基本條件是市場經濟。
當時國內國際對于中國的經濟到底屬于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爭議很大。龍永圖先生曾說過:就“市場經濟”這4個字,中國整整談了6年的時間。
直到1992年春天,***在南巡講話中首次提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市場,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并提出“三個有利于”---“判斷的標準,主要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才打消了國際對我們的存疑。
加入世貿組織,挑戰有,像與他國的磨合、國內企業受沖擊等等;反之,機會也是無限的,如市場遍及全球、國際規則規范國內的市場體系和***行為等等,即所謂的雙刃劍、兩面硬幣原理。
中國在1986年向世貿組織提出了“復關”申請,直到2001年才正式加入踏入世貿組織的門檻。因為按照《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和世貿組織的規定,當一個國家想加入世貿并提出申請后,所有的成員國(一百多個)都有一票否決權。
因此,就需要申請的一方與成員國一一進行談判。龍永圖先生在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縱橫》采訪時,這樣說道,
“第二階段的談判比較復雜,因為在第一階段經濟貿易體制審查時,是關貿總協定的100多個成員坐在一起談,但在進談判市場準入時,就得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談,工作量就大多了。不過有相當一部分國家認為,美國、歐盟可以代表他們談判,就沒有和我們直接進行談判。但算下來還是有37個WTO成員要和我們進行談判,你得一個一個地解決。”
“與有些國家談判比較容易,如哥倫比亞,他們就關心鮮花關稅、咖啡關稅有多高,若你能解決這么點問題,他們就同意(中國入世)了。”
“談判中,碰到的最大障礙就是美國了,美國經濟總量大,產品的出口結構很完整,關聯的東西很多,因此談判就變得很困難,再加上美國向來在世貿組織里是老大哥的姿勢,所以與美國人談判,一是談判內容復雜,二是談判氣勢十分強硬,艱苦指數破表。”
盡管如此,但好的一方面是,當時中美正處于自1979年正式建交的十年“錫婚”期,龍永圖先生對談判還是持樂觀態度的。
二、唇槍舌戰,終點在即但在這次中美拉鋸戰的唇槍舌戰中,一向好脾氣的龍永圖,實在是忍不住拍案而起。
《新聞縱橫》記者問到在整個漫長的談判過程中,有沒有最難忘的時刻時,龍永圖回答道:
“談判了這么多年,出現拍桌子、大喊大叫的時刻是很少的。”
“主要是有一次,我跟美國代表團的一個代表小范圍談的時候,我和他討論關于中國進口美國肉類的檢查問題。他堅持的觀點是,美國在食品的檢查系統方面是極其科學嚴密的,并提出要求,美國的肉類進入中國是不需要進行商業檢查的。”
“他還說,我到過你們的肉市場看過,你們的肉連美國的DOGFOOD(狗食)標準都達不到。我一聽非常憤怒,覺得很受侮辱,不僅是對我個人,還是對中國的侮辱。當時實在忍不住,我就拍了桌子,說,請你離開我的辦公室,你必須跟我道歉,我們才可以進行下一次談判。”
“他離開我的辦公室。我過后在想,狗是美國家庭成員的一部分,我想著他內心也沒有想要侮辱我的意思,有可能他們對狗的喜愛程度,還超過孩子。這是文化差別,但對中國人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他后來跟我道歉,他說那句話根本毫無侮辱中國的意思,他也講了他們對狗的觀念。”
“有的時候,在那樣特定的場合,我首先是人,后才是談判者,在當時那個場合,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會拍案而起的。”
在國際談判中,文化差異說無形也有形、說顯性也隱性。說出來的每句話都需要經過慎重考慮。就像龍永圖先生說的,我首先是人,中國人,其次才是談判者,而人與人之間第一相處之道即尊重,若非至此,還有何談下去的必要。
最終,1999年11月15號,神經緊繃的鏖戰畫上了句號,中國的入世之旅經過風暴后駛入平靜的海面,當日下午3點48分,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副部長龍永圖和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美國總統經濟顧問斯珀林在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歷史在此定格成永恒。
當然,這只是中國叩響世界大門的第一關,以后的路充滿變數,我們也無所畏懼。
三、龍先生形象與談判風格龍永圖先生在談判中秉持著這樣的談判原則:堅持原則也有讓步;八字金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廢話少說。
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道“這么多年的談判,我從來都是公事公辦。我這人,很少廢話,一開始談判就直入話題,他們都知曉我的風格,也不會跟我廢話。”追求高效率、不拖沓、干練的硬氣形象。
談判代表,這擔子關系到背后十幾億中國百姓的利益和中國的未來走向,重于泰山。1999年,***總理看到龍永圖先生梳理得一絲不茍的頭發中夾雜些許的白發,如下說道,“中國復關和加入世貿談判談了13年,黑發都談成白發,該結束啦!”
龍永圖先生自稱是個比較平心定氣的人,在談判桌上,很少出現不冷靜的情況。
但那次在他的辦公室里,在與美國人談及肉類進口的問題時,美國人高傲的態度、不善的語氣直接燃起龍永圖先生心中的怒火,龍先生義正言辭,“請您出去,我要冷靜一下。而且你必須向我道歉,不然我們談不下去。”
“世界貿易組織像一個農貿市場,中國在沒有加入前,就像是在市場外的小販。如今,中國在市場內有固定的攤位,做起生意來就更名正言順了。”
龍永圖先生曾調侃自己說,“我的英文名字是Mr.long,所以外國人說,可能你做的事注定會是個漫長的過程。”
這位從貴州走出的外貿悍將,他的身上一直保留著大山人原始的倔強和耿直、棱角分明,有時就會顯得不夠圓滑,但正是這些“棱角”,遇到談判的障礙時,才是最佳武器。
龍永圖先生還做過兩個比喻。
“世界貿易組織像一個農貿市場,中國在沒有加入前,就像是在市場外的小販。如今,中國在市場內有固定的攤位,做起生意來就更名正言順了。”
“世貿組織猶如一個黨支部,美國像是書記,中國是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美國擔心中國入世后會跟他作對,所以趁你入黨,好好地考驗一番。”
龍永圖先生還回憶到,在那場談判中,中國遵循的戰略方針是“依靠第三世界、團結第二世界,孤立和打擊美國”,但結果卻不按預期的發展,中方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是美國在全球世貿組織中,是處于主導地位的。
通俗來講就是,大家都聽美國大哥的,于是,中方決定調整戰略,先把美國的問題解決好,所謂“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抓住了美國這一主要矛盾,其余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中方在1997至1999年間,集中與美國談,雖然彎彎繞繞、你來我往了無數回,但最終結果是皆大歡喜。之后,其他“小弟”排著長龍和中方簽訂協議。
在說到最終時刻時,更是像一個學生等待考試放榜那樣,這是龍永圖先生可愛的一面。
“當時的談判文件有800多頁,每討論一個段落,主席就問有沒有人不同意。只要有一個國家不點頭,入世談判就得重新再來。哎,當時主席一下下地敲錘子,每敲一下,我的心就‘砰’一下,幾百錘敲下來,真是沒有心臟病都要被敲出心臟病來了。最后一記錘聲,總算是讓我解脫了。但我的角色還沒轉過彎來,總覺得說不定又會有什么意外要發生。”
四、“殺青花絮”加拿大人杰夫瑞·蓋特勒先生(中國工作組法律專家、也是所有中國入世法律文件的起草者)談起這段工作時,用“獨特”二字來形容中國入世的“長征之路”,并說道“其間的曲曲折折可以寫成一本書”。足以見得,中國入世這場持久戰,我們選對了、堅持下來了。
龍永圖先生曾談過,當時和美國談判,遇到最大的阻礙是美國并不承認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理由是當時中國已經造出了***,北京和上海的繁華程度很高,所以認為是發達國家,不能享受屬于發展中國家的待遇。
其次,在肉制品的檢疫中,到底采取哪國的檢疫標準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題干中的小插曲就發生在這一分歧的談判中,后來美方向龍永圖先生道歉,才得以繼續談判,其實,深層次糾因在于美方對中國的文化和現實情況不了解、可能甚至也不屑了解。
最終達成協議,主要還是找到了兩國的利益交匯點,小插曲也算是“不打不相識”了,雙贏的結果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龍永圖先生也說到,這次談判也對今后中國對外談判有重要的啟發和借鑒。
澎湃新聞的記者在采訪龍永圖先生時,向其取經--如何與西方打交道,龍永圖先生說,注意兩點即可,“厚道”與“***”,并作了一一詳談。
“厚道是不要先入為主,談判時應該客觀地、綜合地考慮對方提出來的每一條建議。其次,還要設身處地,換位思考。”“與外國人打交道,不要撒謊,要坦率真誠,這是建立互信的關鍵。特別是兩個大國之間,建立互信就要從點滴做起。”
人與人之間尚且如此,何況是兩個大國之間的較量,以小見大、“同理可得”。
說道“***”,其實就是做好最充足的準備,不打無準備之戰。
“正是因為我吃透了關貿總協定的相關條文,后來我和美國人談判時,他們一聽我講,就知道我大概是懂的。如果你對整個談判業務把握的***程度,和他們處于同樣的水平,雙方就容易達成共識。談了一段時間后,他們也就不再糊弄和忽悠我了。”
若是對方看你不懂,你就極易被“套路”,這其中的水深,必須要水性好的才能上岸。
五、開好門,放心來中國入世談判的故事已載入史冊。本篇從一個“音符”的切入點翻開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的一角。我們雖不是見證者,但這是身為中國人對于國家的了解和學習。還是那句老話,重新整理行囊,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中國對外***的大門“常打開,***懷抱等你”(歌曲《北京歡迎你》)!
參考資料:[1].復關入世談判·文件資料選編歷史文獻·傳世經典[J].國際貿易,2015(12):73.
[2].李靜宇.以***促改革做強中國服務業——專訪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J].中國儲運,2013(06):22-25.
[3].龍永圖披露中美入世談判細節[J].***員,2012(02):46.
[4].齊皓,王侯嘉遇,宰英祺.美國施壓下的中美貿易戰特征:與入世談判的對比研究[J].國際政治科學,2019,4(03):155-161.
[5].王曉琨.中國入世的歷史回眸[J].中國中小企業,2017(01):66-69.
[6].王延春,黨英杰,劉平.入世攻堅戰[J].中國海關,2012(0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