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新電商法已經實施,請各位新老客人發微信問商品的時候不要涉及敏感字眼如:銀行、轉賬、買賣、支付寶、各品牌Logo;最近一周發朋友圈請勿帶品牌Logo,盡量不要微信轉賬!如被封號將是永久的!”
最近,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看到微信群里竟流傳著這樣一條謠言,頓時心下一驚,但仔細想來對這些微商們心生敬佩,原因有二:
1.熱點蹭得很及時:春節前,《新電商法》開始正式執行,春節前后都是購物消費高峰期,關注度自然很高。
2.與時俱進,擁抱科技:發朋友圈不帶品牌Logo的意思是怕微信能夠識別出來,然后判斷這個人是否屬于微商,從而被納入到《新電商法》里面,這就是在偷偷地對微信圖片識別能力表白啊!
這個一舉兩得的思路和角度簡直是我輩楷模,甚至最后還擲地有聲地給出了警告:如被封號將是永久的!
佩服佩服,失敬失敬。
不過這則謠言確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問題:如果真的被微信“誤傷”,從而被封號了怎么辦?前年我們就報道有小伙伴因為加了太多“附近的人”導致個人號被封,理由是“打招呼過于頻繁”。
思來想去,我們決定推出一篇《微信封號自救說明書》,試著安撫你因為封號帶來的焦躁情緒,被封有什么呢,大不了重頭再來!
1、金蟬脫殼:解封的同時嘗試自救假如微信封了你的號,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需要鎮靜。
封號本身就分為“可自助解封”和“不可自助解封”兩種,如果是前一種,那就老老實實按照提示的流程去填寫信息,提交解封申請,最笨的***往往也最有效。
并且微信采取的是階梯式懲罰方式,除非情節特別嚴重,一般是不會直接永久封號。
有小伙伴可能好奇,既然賬號被封了,那錢包里的零錢怎么辦?總不能也重新“歸零”吧?
對此,微信也早有考慮,被封的賬號有3次臨時登錄的機會,可以登錄賬號把零錢提現。但是相應地社交功能全部被凍結,不能發消息,點不開微信公號的文章鏈接,不能發朋友圈,但是可以查看好友發送的消息。
不要緊,能夠登錄就夠了,這是這篇《微信封號自救說明書》的核心所在。
如果明知解封無望,想要最大程度地止損,那不妨試試一招“金蟬脫殼”大法,把舊號的資料都導到新號里去,讓李鬼變李逵,開始新人生。
首先要注意,一定不要將舊號的手機解綁了,否則會帶來很多麻煩。
之后,可以將零錢提現,但余額最好不低于10元,避免無法再次臨時登錄。
接下來建議用第三方工具將微信里的資料和聯系人都備份好,以備不時之需。
最后,將一些之前用微信舊號綁定的重要公號會員系統通通解綁,等著綁定新號,這樣就完成了前期的準備工作。
舊號本身功能有限制,需要處理的不多,真正復雜的地方在新號上。
2、借殼重生:巧用規則最大化止損目前,微信號只能通過手機號來注冊,所以建議使用新的手機號,之后就是綁定銀行卡進行實名認證等常規操作,如果沒有實名認證,每天付款單筆單日限額為1000元。
下一步至關重要,那就是找回舊號的關系鏈。
由于被封鎖了社交功能無法發消息,找回關系鏈只能依靠幾種曲線救國的方式:
●因為是新手機號,可以先將備份的聯系人導入新的手機卡中,然后讓系統自動匹配通訊錄聯系人;
●或者手動進行添加,記得說明舊號被封,啟用新號。如果對方開了“不能通過微信號搜索到我”,不妨嘗試著輸入手機號或者***號,如果都不成,那說明有緣無分,只能讓其他好友推名片了。
加好友這件事不急也急,據其他媒體猜測,原因是微信對添加好友設有默認閾值,到達閾值就無法再次添加,只有待之前的申請通過再逐步釋放。但臨時登錄的權限只有3次,所以還是需要及時添加完畢,畢竟只是“臨時登錄”。
找回了關系鏈就基本上算是“借殼重生”成功了,但如果你是自媒體作者,還會遇到另一個大的問題——更改公眾號的管理員以及贊賞賬戶。
更改公號管理員就需要舊號的手機驗證,這是之前格外強調不要解綁舊號手機的原因。
如果不更改管理員有什么隱患?
●無法為公眾號關聯小程序;
●無法修改服務器配置;
●無法添加公號運營者;
以及一些其他風險操作,所以及時更換公號管理員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于贊賞賬戶,由于現在一張***只支持綁定一個贊賞賬戶,所以這個問題暫時無解,除非用新的***開通新的贊賞賬戶。
以上就是微信封號后的自救說明,如果是永久被封,基本上就解封無望,與其找各種方式解封,甚至花錢采用一些灰色手段,不如馬上轉移陣地,巧用規則,最大化止損。
還是那句話,最笨的辦法往往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