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教材
知識點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敘述了在一艘外國輪船上發(fā)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水手及時下水搶救,終于使孩子轉(zhuǎn)危為安。故事蘊涵著這樣的道理:事物是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我們要根據(jù)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yīng)的果斷行為。
作者介紹: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代表作有《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fù)活》等。列寧稱他是“俄國革命的鏡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的“天才藝術(shù)家”。
我會寫:
艘:一艘艘次客艘龍艘文艘
航:航海航行航空航天宇航航線
肆:放肆肆意肆行酒肆肆無忌憚
帽:帽子草帽禮帽紗帽筆帽螺絲帽
桅:桅桿船桅桅燈桅檣
撕:撕扯撕咬撕毀撕票撕心裂肺
逗:逗笑逗趣挑逗逗引逗留真逗
唬:嚇唬唬人詐唬
鉤:鉤取鉤子魚鉤掛鉤鉤心斗角
扭:扭頭扭打扭曲扭轉(zhuǎn)別扭扭動
咧:咧嘴咧開胡咧齜牙咧嘴
艙:貨艙客艙底艙船艙機艙前艙
鷗:海鷗沙鷗銀鷗白鷗沙鷗翔集
瞄:瞄準瞄向
形近字:
艘(一艘)搜(搜查)航(航行)抗(反抗)
撕(撕扯)嘶(嘶鳴)鉤(掛鉤)溝(水溝)
咧(咧嘴)例(舉例)瞄(瞄準)描(描寫)
多音字:
鉆:zuān鉆孔zuàn電鉆
模:mó模仿mú模樣
近義詞:
放肆——放縱故意——有意
嚇唬——恐嚇靈巧——靈活
立刻——馬上勇敢——英勇
心驚膽戰(zhàn)——心驚肉跳
反義詞:
放肆——拘謹故意——無意
靈巧——笨拙勇敢——怯懦
風平浪靜——波濤洶涌
理解詞語:
【放肆】(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嚇唬】使害怕;恐嚇。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著不如意的事情發(fā)生而無可奈何。
【齜牙咧嘴】形容兇狠的樣子。
【心驚膽戰(zhàn)】形容非常害怕。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處境尷尬,不知如何是好。
【失足】走路時不小心跌倒,比喻人墮落或犯錯誤。
【不然】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說的情況,就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下文所說的情況。
【風平浪靜】沒有風浪,水面很平靜,形容平靜無事。
課內(nèi)詞語: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寫水手拿猴子取樂,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2~4):寫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猴子,遇到了生命危險。
第三部分(5~6):寫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來。
或: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講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猴子。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講孩子走上最高橫木,遇到生命危險。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講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
課文主題:
課文講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頂端最高的橫木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zhuǎn)危為安。表現(xiàn)了船長急中生智,當機立斷處理問題的能力。故事告訴我們:遇事不能任性。要沉著冷靜,善于分析。事物之間是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我們要根據(jù)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yīng)的果斷行為。
課后習(xí)題答案:
1.默讀課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把下面的內(nèi)容填寫完整,再講講這個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樂→(猴子拿走船長兒子的帽子,孩子被激怒,孩子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取帽子,陷入險境)→(船長逼孩子跳海而化險為夷)
講故事:
在一艘環(huán)游世界歸來的帆船上,人們逗猴子取樂,猴子放肆起來,摘走船長兒子的帽子,反過來逗孩子。孩子因猴子的挑逗和水手的哄笑而生氣,爬上桅桿去奪帽子。后來,孩子在猴子的挑釁下失去理智,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去取帽子,從而陷入險境。在水手和孩子都被嚇呆的關(guān)鍵時刻,船長機智、果斷,用槍逼著孩子跳入大海而化險為夷。
2.課文多次描寫水手們的“笑”,把相關(guān)的語句找出來,說說這幾次“笑”與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聯(lián)系。
(1)“這一天風平浪靜,水手們都在甲板上……因而更加放肆起來”,猴子因水手拿它取樂而更加放肆,拿走了孩子的帽子,這是故事的起因。
(2)“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氣。”孩子一方面因為水手的哄笑而難堪,另一方面對猴子無計可施,所以一時哭笑不得。
(3)“水手們笑得更歡了,孩子卻氣得臉都紅了。”水手們更加放肆的笑聲深深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惱羞成怒。于是他不顧一切去追趕猴子,這就進一步推動了故事的發(fā)展,才有了后面孩子陷入危險的情節(jié)以及如何救孩子的***等。
聯(lián)系:水手們的“笑”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因為這“笑”使得猴子肆無忌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漸漸失去理智,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發(fā)生。
3.在那個危急時刻,船長是怎么想的?他的辦法好在哪里?和同學(xué)交流。
孩子當時所處的地方是桅桿最頂端的橫木上,假如孩子稍有不慎掉到甲板,即使等他走到橫木那頭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zhuǎn)身來,有失足喪命的危險。船長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避免孩子直接掉下來。船長希望迫使孩子跳水,因為跳水后孩子不會因為摔傷而有性命之憂,甲板上的水手們都熟悉水性,孩子一落水,水手就去施救,如果能及時救起孩子,孩子生還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綜合當時的所有因素分析,船長的辦法是最好的。
課外拓展:
列夫·托爾斯泰名言
1、愛和善就是真實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實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
2、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3、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4、財富并非永久的朋友,朋友卻是永久的財富。
5、生命就是運動,人的生命就是運動。
6、決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7、天才的十分之一是靈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8、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9、做好事的樂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圖文解讀
課文分析
句子解析:
1、這一天風平浪靜,水手們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鉆來鉆去,模仿人的動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
因為風平浪靜,水手們無所事事,才有時間逗猴子玩。猴子和人熟悉,人們心情很放松。這一段給后面提供具體的活動場所、活動環(huán)境,寫出了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等,為下***鋪墊。
2、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氣。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處境尷尬,不知如何是好。“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著不如意的事情發(fā)生而無可奈何。
3、“孩子嚇唬它,朝著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還撕得更兇了。
猴子和大家很熟悉,又知道大家在拿它取樂,不會對它怎么樣,還覺得逗引一個小孩更能取樂,所以就放肆了。
4、水手們笑得更歡了,孩子卻氣得臉都紅了。他脫了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
因為猴子放肆撕咬他的帽子,任憑他怎么喊叫都不聽,水手們笑得更歡了,猴子的逗弄和水手的笑讓孩子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所以要去追猴子。從“氣得臉都紅了”可以看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5、孩子氣極了,他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桿,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這時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
因為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zhuǎn)身來。孩子有生命危險,所以全都嚇呆了。
玩笑開大了,怎么光顧拿猴子取樂了,沒有考慮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沒有保護好孩子呢?
6、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孩子聽到叫聲往下一望,兩條腿不由得發(fā)起抖來。
“不由得”是“不禁”的意思,孩子往下一看,這么高,也感覺到害怕了,嚇得兩腿發(fā)抖了。
7、二十來個勇敢的水手已經(jīng)跳進了大海:四十秒鐘——大家已經(jīng)覺得時間太長了。
破折號表示意思轉(zhuǎn)折。前后半句并不矛盾。四十秒鐘,在平時看來的確不算長,可是,當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隨時都會有危險,每一秒對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覺得時間太長。這種感覺,突出了孩子處境的危險,也表現(xiàn)了人們對于孩子的擔心和不安。
問題歸納:
1、文章開頭兩句話有什么作用?
答:這兩句話開門見山地介紹了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為全***了必要的鋪墊:(1)交代了事情發(fā)生的條件。正因為風平浪靜,水手們才會輕松悠閑起來,才有興趣拿猴子取樂。(2)暗示了事情的結(jié)局。正因風平浪靜,孩子跳進水里才能被水手迅速救起,轉(zhuǎn)危為安。由此可見,這兩句話的含義是跟事情的發(fā)生和結(jié)局密切相關(guān)的,在文章的開頭作了簡明的交代,使文章前后照應(yīng),結(jié)構(gòu)嚴謹。
2、說說水手在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中的作用。
開始有了水手取樂猴子,才會有猴子摘撕孩子帽子,再加上水手的大笑,更讓孩子覺得沒面子,所以追猴子,爬到了橫木的最高端,處于危險的境地。
3、船長真會對兒子開槍嗎?你可以看出船長有怎樣的品質(zhì)?
不會,因為他愛兒子,才會想到用這種辦法救人。也只有他才會想到用這種辦法救人。跳水是救兒子的最好辦法,他這是在逼迫孩子跳水。
船長有機智、勇敢、沉著、果斷的優(yōu)良素質(zhì)。
4、從船長的表現(xiàn)中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
遇事要沉著冷靜,要根據(jù)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yīng)的果斷行為。
同步練習(xí)1
一、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填空。
()的大海()的猴子()的桅桿
()的孩子()的水手()的船長
二、填寫關(guān)聯(lián)詞語。
1.猴子()不理,()撕得更兇了。
2.()孩子不會失足,拿到帽子,()難以回轉(zhuǎn)身走回來。
3.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樂,()更加放肆起來。
4.孩子()一失足,他()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
三、修改病句。
1.這一天校園里風平浪靜,同學(xué)們都在樹蔭下看書。
2.一只猴子果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
3.游樂場里,小明不但不聽媽媽的話,所以把小朋友打哭了。
四、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這篇課文敘述了在一艘外國輪船上發(fā)生的故事:一只把船長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急中生智,命令兒子,水手及時下水搶救,終于使轉(zhuǎn)危為安。
五、假如當時你就在那艘船上,快想想辦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辦法救這個孩子?(自由發(fā)揮)
【答案】
一、風平浪靜的大海,放肆的猴子,高高的桅桿,哭笑不得的孩子,勇敢的水手,沉著的船長
二、1.不但......還2.即使......也3.顯然......因而4.只要......就
三、1.這一天校園里非常安靜,同學(xué)們都在樹蔭下看書。
2.一只猴子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
3.游樂場里,小明不但不聽媽媽的話,還把小朋友打哭了。
4.桅桿頂端只有孤零零的一根橫木,即使他走到橫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zhuǎn)身來。
5.我心驚膽戰(zhàn)地走在搖搖晃晃的索橋上。
四、1.猴子孩子船長跳水孩子
五、在甲板上鋪上海綿墊、在甲板上鋪上被褥、讓水手圍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著、找直升飛機、讓水手上去救孩子……
同步練習(xí)2
參考答案:
一、讀拼音,寫詞語。
一艘放肆桅桿撕扯嚇唬
扭頭瞄準海鷗船艙挑逗
二、比一比,再組詞。
艘(一艘)律(規(guī)律)撕(撕扯)逗(挑逗)描(描述)
瘦(瘦弱)肆(放肆)斯(斯文)豆(豆奶)瞄(瞄準)
三、多音字組詞。
zhā扎實mó模仿
zhá掙扎mú模樣
zā扎辮子
四、近義詞。
模仿—(仿照)放肆—(放縱)
嚇唬—(威脅)靈巧—(靈活)
五、反義詞。
靈巧—(笨拙)勇敢—(懦弱)
風平浪靜—(驚濤駭浪)搖搖晃晃—(四平八穩(wěn))
六、用合適的詞語填空。
(眼巴巴)地望著(搖搖晃晃)地走
(勇敢)的水手氣得(臉紅)嚇得(大哭)
七、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到句中的括號里。
突兀突出
1.她的一雙手很大,骨節(jié)(突出),顏色發(fā)灰,手掌全是繭子,看上去像滿是銹斑的鐵耙。
2.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
漆黑烏黑
3.她的頭發(fā)(烏黑)油亮,好像黑色的瀑布一樣瀉下來。
4.內(nèi)洞一團(漆黑),什么也都看不見。
八、請根據(jù)意思,寫出相應(yīng)的詞語。
1.(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放肆)
2.形容非常害怕。(心驚膽戰(zhàn))
3.到各地游歷。(環(huán)游)
4.輪船上分隔上下各層的板。(甲板)
九、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
1.請給文章進行分段,并寫出段意。
第一部分(①):寫人們拿猴子取樂,猴子放肆起來。這是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②~④):寫猴子挑逗孩子,孩子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了生命危險。
第三部分(⑤⑥):寫船長命令孩子跳海,孩子跳海后水手們把他救了上來。
2.本文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qū)懙摹?/p>
3.文中第④段有對旁觀者的描寫,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屬于側(cè)面描寫,突出了孩子危險的處境。
4.文中第⑥段中“四十秒鐘”與“時間太長了”矛盾嗎?
不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每一秒都決定著孩子的安危,此時人們心里非常緊張,他們迫切希望孩子能夠被早點打撈上來,所以感覺時間過得很慢,表現(xiàn)出了人們對孩子的關(guān)心和擔心。
5.想象一下,孩子得救后,水手們會說些什么?
幸好船長當機立斷救下了孩子。
同步練習(x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