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域誕生之前,國內消費者對本田的印象似乎跟運動不沾邊,不過隨著思域的上市開賣,運動緊湊級轎車市場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迅速榨取諸如福克斯、昂克賽拉等熱門競品的市場份額。反觀今年1月份思域1.6萬+的銷量,其實還是處于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上,這也證明當初本田引進它的正確性。
而新一代思域顯然在向純粹運動告別,居家定位逐漸清晰起來,頗有一箭雙雕的意思,對于本田來說,一個思域恐怕不能滿足品牌擴張的需求,于是乎它再次發揮雙車戰略的優勢,衍生出一款全新車型:型格,其入門級車型采用手動擋,起步價則是12.99萬元,頂配達到了16.69萬元。
型格的精髓主要體現在顏值方面,畢竟師出同門的結局,就是只能依賴外觀去玩差異化競爭。前臉追求更加寬泛、低趴的視覺效果,進氣格柵面積略小,大燈造型同樣以修長和深邃為特色,LED日行燈采用燈帶式燈組內部集成LED遠近光,哪怕是手動擋也不會缺失。
型格三圍尺碼為4689/1802/1415mm,與思域比長度增加15mm,頂配比其他版本高了5mm。側面其實頗有幾份中級車的感覺,C柱向后與后備箱的銜接非常自然,也營造出運動轎車應有的輪廓。
型格根據車型不同,分別提供16、17和最大18英寸鋁合金輪轂,輪胎寬度有215mm和225mm兩個規格,高配視覺沖擊力更加強勢。
尾部的風格還是比較個性的,倒L型LED示寬燈與轉向燈被熏黑涂裝,突出車子運動定位,反光燈采用豎條狀,體現下壓趨勢,雙出排氣管也是其不可或缺的裝備,總體來說,型格尾部比前臉要更加激進。
作為品牌雙車戰略的產物,型格內飾必然遵循思域的理念,平直的中控臺,搭配9英寸懸浮大屏,功能區被進一步壓縮,給人感覺是偏樸素、居家的,內飾氛圍在本田看來可能并不那么重要,即便是雅閣也是如此。
至于其實用性功能,肉眼可見的是10.2英寸液晶儀表盤,低配采用7英寸規格,9英寸懸浮大屏支持導航、語音識別、車聯網、OTA升級等基礎功能。
自動空調成為標配,而且空調出風口采用蜂巢造型,調節桿造型同樣個性化,其中間的活動余地很大,整個駕駛區域不會給你任何壓抑感。
本田操作區域非常清晰,而且它沒有刻意突出觸控模式,物理按鍵依然占有比較多的面積,覆蓋絕大多數功能,包括大屏幕、空調等,實際操作物理反饋更直觀,作為一個老司機可能傾向于這種看似保守的設計理念。
型格在軸距上看齊思域,都是2735mm,對于身高1.8米體驗者來說,在前排調整好坐姿后,后排腿部能夠保證接近兩拳的活動余地,前排坐姿略低,頭部空間談不上特別出色,畢竟車頂的過渡多少壓縮了一點垂直空間。
座椅材質只有頂配給了真皮+仿皮的混搭組合,其余都是織物面料,符合本田一貫的作風,介意的后期自己升級比較劃算。
型格動力系統針對性強,不像思域那樣舍得向下兼容更多消費者,它取消了1.5T低功版,清一色1.5T(240TURBO)高功版,輸出最大182馬力和240牛米扭矩。
傳動系統提供6速手動和CVT無級變速箱,手動擋彌補了少數老司機對于主動介入駕馭的訴求,曾經的福克斯、馬自達3早已放棄了手動擋。
而在官方油耗上,百公里不足6L是比較經濟的,實際綜合路況下同樣可以跑出7-8L/100公里的水平。
型格采用前后獨立懸架,雖然定位運動轎車,但整個駕乘過程反饋并不生硬,還是在傾向于居家舒適性,畢竟大多數人更看重日常使用體驗,噪音控制屬于同級偏上水準,踩油門略猛可能會感覺暴躁,跑起來了非常平順。
型格小結:外形兼容圓潤與動感,和思域拉開差距,定位追求別具一格的消費者,內飾依然熟悉,上手沒有任何難度,空間寬敞顧家,駕駛體驗可玩性高,偶爾撒野一次也能輕松滿足你,對于年輕人來說實用性更高,不過略顯單一的動力系統,會否像LIFE那樣出師不利,還需要漫長的市場檢驗,對于不屑于街車的朋友來說,型格個性化的一面或許是值得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