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常常有這樣一個現象:待字閨中的女子胳膊上被點上守宮砂,來表示還是處子之身,假如守宮砂消失不見,就說明貞潔已經不在了。這個情節在各個類型的古裝電視劇都有廣泛運用,筆者不禁懷疑:這所謂的“守宮砂”到底是什么原理,真的有電視劇里演的那么神奇嗎?
歷史上最早出現“守宮”這個詞,是成書于戰國至兩漢之間的《爾雅》中記錄的。但這時“守宮”與女子的貞潔還扯上關系,用來形容的是壁虎。因為壁虎“常在屋壁,故名守宮”,古人就把壁虎當成祥瑞之獸,守宮形容的意思好似壁虎“看家”。
而“守宮砂”的概念,根據學者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時期。根據已有史料大膽推測,“守宮砂”的出現和秦始皇重視血脈純潔、大力表彰守節寡婦以及晚年追求長生不死導致方術大興的時代背景有著密切聯系。
“守宮砂”的點臂之術,歸根結底是一種“方術”。
那么“守宮”,又是怎么和女子的“守宮砂”連在一起的呢?
據說,“守宮砂”的使用***,就是用一種中國產的雌性變色龍,捕獲搗碎后和朱砂混合在一起,***而成。然后將這種材料點在剛出生的女嬰胳膊上,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掉色的,只有女子失去貞操才會消失。然而這只是其中一種說法,并沒有多么可靠的科學依據。
或許這種雌性的變色龍,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壁虎。
晉代張華的《博物志》中就有相關記載,表示用罐子將壁虎豢養起來,每天給它喂食朱砂,吃下去的朱砂大概七斤左右,就可以將其一同搗碎***成“守宮砂”的材料。只要將這種材料點在未婚女子的肢體上,就會出現一個不易消失的“小紅痣”,來守護著女子的貞潔。
那么,這“守宮砂”用來衡量和檢測女子的貞操,到底準不準呢?
其實不只是我們,在古代就有人對“守宮砂”提出質疑。著名醫學家李時珍也在他的《本草綱目》中表示:“點臂之說,《淮南萬畢術》、張華《博物志》、彭乘《墨客揮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也就是說那些記載的條條是道,但實際上大概都不是真的。
還有隋唐時期,《唐本草》也對“守宮砂”的科學原理提出質疑,認為它并不一定是可靠的。但即便如此,“守宮砂”并沒有因此而消失,反而在世人的認知中地位越來越高,更受到所謂的文人士子喜愛。
此外,美國俄克拉科馬州立大學的卡斯滕教授對此也有過研究。他在一次偶然間,意外發現幾只交配后死亡的變色龍,通過變色龍的激素研究發現,它們體內含有非常高的雌性或雄性激素。由于這一研究,聯想到中國古代的“守宮砂”。據說“守宮砂”就是由雌性變色龍***的,還有很高的雌性激素,一旦遇到雄性激素后就會互相抵消或中和掉,所以才會導致“守宮砂”變淡或消失。這樣一看,仿佛“守宮砂”的原理是很有依據的,但究竟是不是這么一回事,還有待考證。
不管“守宮砂”是不是可靠的,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它的作用要遠遠大過真相。要知道,“守宮砂”的作用,就是檢測女子的貞潔。假如古代一個未婚女子,胳膊上沒有這個小紅點,她的處境多半是很艱難的,肯定倍受流言蜚語的侵害。
就算是“守宮砂”并不能檢測女子的貞潔,在這種心理暗示的約束下,女子也會因為各種害怕,而小心翼翼保護好自己的貞潔。這樣的話,“守宮砂”發明者的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
守宮守宮,守的不只是現代意義上的子宮,更是男子的“私人財產”。在古代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可謂是很低,不僅談不上人權,而且處處被男權壓榨。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卻要守身如玉,甚至“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一類的言論,都直接成為束縛古代女性的枷鎖。再回到我們所說的“守宮砂”,其實它和所謂的“貞節牌坊”很相似,都只不過是控制和束縛女性的一種手段。
作者:我方團隊月落星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