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是運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是論點與論據(jù)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議論文的基本思路是“提出問題(引論)一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依此可以把議論文的結構分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是什么”一般出現(xiàn)在文章開頭部分,引出文章要論述的中心問題?!盀槭裁础笔亲h論文的主體部分,即充分運用論據(jù)證明中心論點的部分?!霸趺礃印奔丛诜治鰡栴}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所以,要學好議論文,必須先弄清楚它的論證思路,做到條清縷析。
常見題型:
①“作者是怎樣證明中心論點的?”或“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p>
②簡要分析文章某段或某幾段的論證過程。
答題技巧:
1.審清題干,確定答題區(qū)域(某段或全文);
2.明確某段或全文內容中提及的論點是什么;
3.提取揭示論證***、揭示主旨的關鍵詞,劃分某段(或全文)層次并概括段落內容,分析掌握結構類型;
4.針對所劃分層次,分析論點、論據(jù)等先說了什么,后說了什么,再說明論證過程中使用了什么論證***;
5.整合語言,表述議論文的論證思路時,須在分段落層次的基礎上加上表邏輯達關系的詞語如“首先”“然后”“接著“最后”或者”一方面”“另一方面”等,答案要準確、簡練、通順。
答題模板:
①首先提出……這一論點/引出……論題;
②然后使用……論據(jù)(典故、傳說、寓言或引用名言),再對論據(jù)…進行了……分析;
③接著從……角度/運用……論證***從正面/反面進行論證;(根據(jù)實際可省略此步)
④最后得出……的結論/強調……的中心論點/發(fā)出……號召/提出……的希望。
例如:
1.梳理《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論證思路。
本文是一篇漫談式的議論文,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一決問題”思路來行文。
首先,提出“中國學生要用格物致知的態(tài)度了解自然科學”的觀點;
然后,從“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進行論證,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①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舉王陽明的例子)②分析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③分析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并以“我”舉例。
最后,歸納總結“強調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
2.簡析《山水畫的意境》第六段的論證思路。
第六段舉了齊白石畫蝦的例子,論證了意境的產(chǎn)生依賴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產(chǎn)生,又與對客觀事物的深度有關。
無論是立論文還是駁論文,大抵的答題模式可總結為以下幾種類型,當然,要活學活用,理解答題,切不可死搬硬套。
(1)首先提出……觀點,然后運用……論證***,分析論證……,最后總結歸納,得出結論:……
(2)首先提出……觀點,然后從……幾方面進行論證,最后歸納總結:……
(3)先論述……再論述……后者比前者更進一層,最后歸納總結:……
(4)先提出……的錯誤觀點,進行批駁,再樹立正確的觀點,用……的***論證,最后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