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政治是理解現代國家的鑰匙,也是深刻理解日常生活實踐的知識和素養。值此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繼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之后,澎湃新聞再度和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推出這一專欄,旨在通過解釋新聞與生活中的政治關鍵詞,普及政治學常識。
今天的政治關鍵詞是“國旗”。
國旗、國徽、國歌是現代國家必備的象征,蘊含著特定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尊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寬比例為3:2。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
歷史上,五星紅旗作為國旗是如何確定的?
隨著中國***在解放戰爭中不斷取得勝利,全國性政權的建立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同年7月在《人民日報》、《新民報》、《大眾日報》、《光明日報》等各大報紙連續刊登《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啟事中列出國旗圖案的注意事項包括:中國特征(如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政權特征(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形式為長方形,長闊三與二之比,以莊嚴簡潔為主;色彩以紅色為主,可用其他配色。最終,初選委員會共收到2992幅(一說3012幅)國旗圖案。其中,郭沫若、陳嘉庚等新政協籌備會成員也提交了他們設計的樣稿。這些應征圖案在臨時選閱室內進行了展示,初選委員會從中精選出38份草圖,并將之匯編入《國旗圖案參考資料》,提交給新成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討論決定。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委員們圍繞國旗草圖展開充分討論、協商。期間,來自浙江瑞安在上海工作的曾聯松所設計的“復字32號”“紅底五星旗”樣稿漸獲多數委員認同。經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后,9月25日晚,***主席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在關于國旗的討論中,會議研究決定將“紅底五星旗”去除原設計稿中意識形態濃厚,且與蘇聯國旗相仿的鐮刀斧頭標志。最后形成以紅色為底色,四小星拱衛大星的五星紅旗方案。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第四點規定:“全體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底五星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確認五星紅旗的國旗地位。五星紅旗一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定國旗。
如何理解“五星紅旗”所蘊含的意義?
***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革命人民大團結。”“革命”和“團結”是五星紅旗基本喻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和政協主席團通過的制旗辦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長方形,紅色象征革命,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象征***領導下的革命大團結,星用黃色象征紅色大地上呈現光明。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3/10,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1/10,環拱于大星之右側,并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表達億萬人民心向偉大的中國***,如似眾星拱北辰。旗桿套為白色,以與旗面的紅色相區別。
顯然,“紅色”是中國***領導的革命顏色,同時,紅色在中國文化中也體現積極、喜慶之意。“五星”最顯著的喻義當然指中國***領導的全國人民大團結。大星喻義中國***。小星為什么是四個呢?按照***1949年發布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當時中國人民由四個社會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組成。五星紅旗所蘊含的意義滿足了全國人民對于國旗的需求和想象,因此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和歡迎,成為全體中華兒女國家情感的指向。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該法于1990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國旗法》不僅規定了國旗的制法、懸掛場合及懸掛方式,還強調了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志”,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與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
(作者系***上海市委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