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動工具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日本木工工具的口碑一直不錯,很是受圈內工具黨的追捧。雖然這里有營銷的成份在里面,但你必須得承認其工藝的精良和較高的適用性。
雖然中式鑿已經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但現代人嘛,有知識不學就視為吃虧。所以,本文會簡單介紹一下日式鑿的最基礎知識,一方面是為了擴大初學者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也是促進大家兼容并取,吸收好的經驗,在手工黨和工具黨的路上越走越順。
本篇文章不一定的全面,但力求準確,全當幫大家整理一份學習筆記了。
所以,請笑納。
另外特別注明一下,因為在工具圈里,大家都習慣于用日式漢字原名來稱呼,所以本文就放日文原圖,正好省掉翻譯的麻煩。
一、日本鑿的結構日本鑿來自于中國,這個是確鑿無疑的。但是,與中式的套筒式裝柄方式不同,日本鑿發展出了三廂式結構。
我們先不理日本人是如何命名的,就按照國內民間的說法,日本鑿的三廂分別是:鑿頭、鑿褲和鑿柄。
那么,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結構呢?這還要從中式鑿說起。
掉把,應該是用中式鑿最頭痛的問題了。如果鑿子柄是夏天安裝的,等到冬天的時候,鑿子頭與柄大概率會分家單過。在二手市場里,頭與柄分開的鑿子比比皆是。
這是因為中式鑿的套筒式結構只提供內緊力,夏天木材的含水量大,此時緊固的鑿柄到了冬天以后,木材一收縮,體積就會縮小,鑿柄自然就會脫落。
而日本鑿頭采用穿心方式安裝,為了防止擠裂鑿柄,在柄的前端設計了一個套筒,這就是“褲”。這樣一來,穿心桿外漲力與鑿褲的內緊力就達到了平衡,鑿子越用越緊,永遠不會脫落。
那么,三廂子鑿子柄這么緊,那怎么將二者分開呢?
只需要倒捏鑿子,將鑿褲在軟質邊角,比如木塊上輕敲震動,稍許以后就可以將鑿柄取下了。也可以按照下圖***操作。
二、日本鑿頭的結構鑿頭就是鑿首,指的是鑿子前端的鐵質部分。下圖中的名稱很多,但多數屬于矯情,喜歡吹牛的就記一下,記不住也不耽誤用。
這里有一個小知識點:
木工工具大量采用貼鋼工藝,因此刃口部分都可以看到軟鐵與鋼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但是,好的日式刃具,包括鑿和刨刀,貼鋼邊緣會自兩側向上翻起,將軟鐵包圍在內,形成一個包耳。
這個特征是辨識優質刃具的***之一,其原理就不用解釋了吧,大家一看便知。
三、日本鑿的柄日式鑿柄的用料比較講究,畢竟賣那么貴。
我查一下,高檔鑿子柄的材料常見的大概有下圖這些。至于到底是些什么材料,大家可以自己問度娘。
四、日本鑿的箍鑿子箍,日語稱之為“鑿桂”,表面看著就是一只簡單的鐵環,實際上它的內涵要比鑿子柄豐富得多。
首先,日式鑿子箍截面不是半圓形,而是近似于橢圓。在安裝時,必須將新鑿箍的兩個內角邊打掉,去除凸起的刃角。
其次,日式鑿子柄在安裝箍的時候,是不用切出臺階的,而是自然縮徑即可。
鑿子箍用專用工具打入,或者用日式釘抜打入。
鑿子箍沒有銳角,鑿子柄不做臺階,整個鑿柄就沒有了應力集中點,使得鑿子柄更加耐用。因此,日式鑿子柄壞的時候,一般是通長的開裂,很少有尾端打斷或打開花的情況。大家在安裝中式鑿的時候可以借鑒一下這種做法。
最后一點,鑿柄的尾端過盈量稍大一點,安裝鑿箍之前要輕輕敲打鑿柄的尾端,讓木纖維更緊密一些,就可以裝上了。
鑿箍安裝時進量要稍大一些,要使鑿子柄尾端露出一點。露出部分沾水,然后用小錘將之錘成上圖的形狀。這個原理我也不說,大家自己想一下。
好了,關于日式鑿子的掃盲貼就到這里了。我是愛侃木頭的老嚴,雖然也老大不小了,但我還是要鄭重聲明,我不承認自己是老頭。
沒辦法,這個名字太容易形成聯想了,話說我也很苦惱啊。
最后,謝謝閱讀,并歡迎大家補充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