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很多人對這一句并不陌生,成語“瓜田李下”就是從少來的。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其名路過瓜田的時候,不要彎下腰去提鞋;如果路過李子樹下時,不能舉手去整理自己的帽子。
這句話是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惹上不必要的懷疑。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出自三國時著名文學家曹植作《君子行》中的一首詩。
《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
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發,后世稱圣賢。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它主要是講:從他人家的瓜田旁邊路過時,如果鞋子掉了,也不能彎腰去提,主要是為了避嫌,不要讓別人懷疑你摘瓜。同樣道理,如果你從別人家李子樹下走過時,假如你的帽子碰歪了,這時也不能舉起手去扶正它,這也是一種避嫌,不然會讓人誤認為你要偷摘李子。
有關“瓜田李下”還有一故事呢。
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擔任工部侍郎,他忠良耿直,能言善諫。有個叫郭寧的官員,由于他把兩個女兒送進了宮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做官。這下子,人們開始對這一件事議論紛紛。
皇帝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盡心盡力,沒有出過什么錯,就只讓他到郵寧當個小小的地方官,難道有什么不妥嗎?”
柳公權說:“那些議論的人還以為郭寧當官是因為他獻兩個女兒入宮。”唐文宗又說:“郭寧的兩個女兒進宮是為了陪太后的,可不是給朕的。”柳公權回答道:“瓜田李下的嫌疑,誰能分辨得清呢?”
這里柳公權以“瓜田李下”來比喻皇帝的這種做法不妥,避免不了人們產生懷疑。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