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財神可不止一人,從各地信仰來看,主要有:文財神、武財神、五路財神等。
四川常見的是文財神,文財神作丞相打扮,頭戴紗帽,身穿蟒袍,手里拿著如意與金元寶,前方兩個幼童,捧著一個大大的聚寶盆。一種說法認為,文財神是比干,另一種則是將之稱為范蠡。
當然,在四川,也能看到武財神的身影,都江堰最高峰為趙公山,相傳此山是趙公明元帥歸隱之處。趙公明是一位道教人物,我們可以在趙公山的道觀中看到供奉的都是武財神趙公明。看過《封神演義》的朋友想必知道,趙公明在里面是有出場的,被封為“金輪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統(tǒng)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這便是被奉為財神的緣由。趙公明面黑須濃,騎著一只黑虎,手持鋼鞭與金元寶,周圍也有招財童子捧著聚寶盆。
另外,由于五行學說在古代非常重要,慢慢地在一些地方就出現(xiàn)了五路財神的說法,寓意著收盡東南西北中五方之財。
正月一開始,人們便開始忙著祭祀、拜年,相信大家也有注意到,人們正月里相見最常說的詞莫過于“恭喜發(fā)財”,可見人們在新的一年中最大的期許就是——發(fā)財!想要發(fā)財,自然少不了將財神接到自己家中,故而在正月里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動,那就是“迎財神”、“接財神”。各地風俗不一樣,故而迎財神的具體時間也是有差異的,不過一般都在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
那些正月初一迎財神的地方,大年初一開門時非常有講究,稱之為“開財門”,開門之后想著吉方祭拜,口中還要大喊:“開門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在小佛老家,雖然是不是正月初一迎財神,但是人們這一天是不能將家里的垃圾掃出去,哪怕是除夕與大年初一燃放煙花爆竹時留下的一地紙屑,老一輩認為,在大年初一掃地讓垃圾,是將自己的財掃地出門,這是非常不吉利的。
老北京則是在正月初二祭財神,每家每戶都要吃元寶,元寶就是餛飩,兩者長得挺像。同一天,北京的財神廟舉行開廟儀式,人們到財神廟中祭祀財神,以祈求新的一年里財源廣進。
正月初五則是我國許多地方迎接財神的日子,一些講究的人家會在這一天清晨擺上供品,點上香蠟,虔誠地叩拜迎接財神到家,有說法認為,誰家祭祀儀式早,財神就會去誰家。
《上海接財神習俗的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中記載了清朝時期上海地區(qū)迎接財神的講究場面:“(正月)初五,接財神,用鮮鯉,擔魚呼賣,曰送元寶魚,至暮轟飲,曰財神酒”,“拜年未了接財神,爆竹通宵鬧比鄰。鯉尾羊頭增價倍,那知窮漢甑生塵”。
與上海相距不遠的蘇州,初四就已經(jīng)開始迎財神,他們將院子打掃干凈,張貼“招財進寶”和“聚寶盆”之類的年畫,傍晚時分點上蠟燭,擺上壽桃、壽面、果品、菜肴、豬頭、豬尾、活的雄雞,供桌上方高懸活鯉魚一條,取“鯉魚躍龍門”之意,祭祀結(jié)束后放生。初四日就結(jié)束家中的祭祀,初五日就去財神廟上香,財神廟常常被擠爆。
不知各位老家接財神是初幾,都有哪些習俗保留下來呢?
參考資料:
黃景春,《上海接財神習俗的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周德華,《新春接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