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這本小說是出于情感作家六六筆下,六六曾說老百姓關心啥,我寫啥。老百姓關心房,于是就有了這個以房為點,情感為線,社會現象為面展開的都市情感故事。
姐姐海萍和妹妹海藻大學畢業后來到一線城市上海打工。海萍和丈夫蘇淳為了在上海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兩口子省吃儉用,掰著指頭過日子。俗話說貧苦夫妻百事哀,這樣拮據的日子離不開吵架。都說開始的戀愛是因為愛情,那這樣吵鬧的婚姻就是自掘墳墓,埋葬愛情。海藻把姐姐海萍這樣的生活看在眼里,或許這也是海藻后來當小三的一個潛在因素。
海藻本有個非常愛她的男朋友小貝,兩個小年輕在繁華的大城市努力的生活。宋思明沒有出現前,海藻和小貝是幸福的。二十幾歲的海藻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要的幸福生活到底是什么樣。邂逅了宋思明后,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藻的結局僅僅是因為開始錯誤的選擇嗎?或許并不全是。
海藻看到海萍窘迫的生活,懷疑幸福到底是什么?宋思明的暗示掀起了她內心欲望的漪漣。曾經的姐姐和姐夫也就像她和小貝,雖然清貧但很恩愛,她很擔心和小貝結婚后會不會也是這樣。
有一次,海萍和丈夫蘇淳又一次吵完架后,海萍對海藻說這么一句話。
海藻啊,我真不該打破你的夢,讓你看到婚姻的瘡疤丑陋。可你早看比遲看好,早醒悟比遲后悔好。我告訴你,愛情,愛情那都是男人騙女人的把戲。
在海萍的旁敲側擊下,海藻的內心已經懷疑沒有金錢味的愛情,婚姻不幸福。海藻意識的變動,隱隱約約給宋思明留下的機會,下意識地允許他闖入她的生活。在一次兩人外出的路上,宋思明對海藻說的話明明是暗示她。
一個男人,一生總要有一輛好車,若干知己,和……否則這一生多失敗?
這時候的海藻,并沒有清楚地劃清界限,而是也愿意深陷其中。第一次接受宋思明給的手機,細想一下,那個時候的宋思明和海藻并沒有那么熟,只是這個時候的海藻心理上已經有了自己的小算盤。
親情也需要界限,無原則的幫海萍也讓她在宋思明的網織中越纏越緊。海萍為了湊首付,需要和海藻借錢,海藻經常換工作,沒有多少積蓄可以幫助姐姐海萍。這時海藻打了男朋友小貝的主意,要知道小貝手里的6萬是結婚用的錢,而且年底小貝就打算和海藻結婚。海萍付個首付都這么難,更別想年底還錢了,除非中獎吧。小貝的顧慮是可以理解的,海藻因為這個事和小貝吵架。
海藻看似重情重義,實則體現了海藻拎不清的性格,自己和小貝的生活還捉襟見肘,自己手里沒錢,面對海萍的要求卻一口答應。誰說親情是血脈的相連,但像海萍這樣虛榮,強勢的人就是一個無底洞,今天需要買房,明天還需要買車,能力范圍內能幫則幫,不能幫那就不幫。海藻無原則的幫海萍,小貝很無奈。面對小貝的無奈和不滿,海藻又一次撲向了宋思明。
在這場愛的漩渦中,海藻陷得太深,堅決的要留下宋思明的孩子。“我愛你,海藻。不去看你,是不想連累你”。
這是原著中宋思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對海藻說的話。
宋思明是一個欲望和占有欲極強的人,他會將身上擁有的東西最大的利用化,他明白這些權力,威望,地位并不是踏實的東西,只是他滿足欲望的一個橋梁,一種工具,而他的欲望是啥?是自由!
宋思明對海藻的一見鐘情是因為海藻像他暗戀的大學同學蘇惠,宋思明對海藻愛的投入,不是因為海藻漂亮年輕,而是因為宋思明的處女情結,他和海藻吃了禁果以后,誤把海藻的月經誤以為是她的第一次。所謂的這個第一次,徹底地喚醒他身體里渴望自由的細胞,他認為海藻是他的,獨一無二的屬于他,屬于他的東西,任由他擺布,還是占有欲的作祟罷了。而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比如金錢權利,這些壓得他只能裝模作樣的活著。
愛一個人的時候就想為他生孩子,海藻不聽海萍的勸告,非要生下來,只是因為宋思明讓她生下來。自己卻忘了處于什么環境,什么關系,海藻拎不清的性格又體現的淋漓盡致。
天有不測風云,宋思明被查,不能和海藻打***,海藻在碩大的房間里挺著大肚子獨守空房,可謂滿空都是星,滿屋都是月,人生奈何,如此悲涼。
不得不說,宋思明對海藻還是盡心盡力的呵護,宋思明最后一次見海藻給了500萬,把海藻的后半生都安排好了。
宋思明的老婆為了救宋思明,把娘家的房子賣了500萬,宋思明轉手把這500萬給了海藻。得知消息的宋思明老婆找到海藻后是一番痛打,導致海藻孩子沒保住,子宮被切除,帶著悲痛,絕望出了國。宋思明正在狂奔地開著車,逃離警察的追趕,得知海藻的消息后,他放開了方向盤,選擇自殺,他也意識到會有這么一天。這樣的結局是選擇的悲哀,還是升華了愛情?
看似單純的海藻,背后不乏有小心機,看似好男人的宋思明,背后更是惡的一面。海藻被她拎不清的性格所害,宋思明被自己的欲望所致,最終都沒有落下好的結果。海藻和宋思明的愛歸根到底還是自私的愛。
喜歡我的故事,就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