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知名工具書品牌《英漢大詞典》試水知識付費板塊——今年春節后,英漢大詞典編纂處將推出一門面向英語學習初階用戶的在線視頻課程,而進一步融合教育功能產品的《英漢大詞典》APP預計年底上線。
記者了解到,這門課程會先放在基于微信的在線教育平臺上,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召集外國文學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老師分頭撰寫并***課程,囊括了對經典外國小說和時事新聞等非虛構作品的解讀。
“詞典呈現信息、服務用戶的方式,要緊隨科學技術、傳播方式等時代要素的演進而改變,因循守舊就是自取滅亡,何況如今坊間絕大多數工具書已經普遍遠遠落后于時代的步伐了。”這一課程帶頭人、《英漢大詞典》現任主編朱績崧博士認為,詞典無論如何編纂修訂、改造升級、轉型革新,都要圍繞闡釋語文、溝通中西的現實問題,不能自娛自樂、自說自話。“即便是影響幾代人、享譽國內外的《英漢大詞典》,也必須是一部有靈魂的工具書。它的定位是‘學為人本,術隨世變’,應根植學術,回歸教育,服務全球華語世界的英語學習者。”
英漢大詞典編纂處多年來積極推進《英漢大詞典》數字化,長期視海量文本結構梳理為首務,未來重心一是集中做內部開展的語言數據采集;二是推出面對用戶的課程項目,以句子為單位的短視頻產品TheTidbit(暫定名)便是試航之作。近期還將上線以語篇為單位、融合多學科的非虛構閱讀課程和以整書為單位的傳世經典閱讀課程。
目前尚處于籌備測試期的《英漢大詞典》也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興趣。數字化詞典殘酷拷問著詞典在物理維度上的存在,又對文本容量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寬容度——一旦2000多頁厚重“磚塊”濃縮于終端設備上那枚應用圖標,圖標背后就是一座如宇宙般晝夜不斷膨脹的語言信息庫。“從面向讀者到服務用戶的思維轉換中,我們用《英漢大詞典》的釋義、例證來助力教育,而教育的過程中,必定會發現新的語言材料,繼而繼續反哺大詞典的成長。”在朱績崧看來,詞典未來的形態高度適應互聯網生態,需要重新構建用戶界面,吸引大量***人士、語言愛好者參與。這種“用戶友好”的體驗,不僅僅是多幾個炫麗的功能,而是讓廣泛受眾愿意停留在頁面上及時獲取所需。、
作者:許旸
編輯:黃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