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有句俗語,“木棉花開,冬不再來”。雖然還有一點“倒春寒”,但街坊們近期明顯可以感覺到天氣暖和多了。一年一度的木棉花開季節也如約而至。羊城晚報記者8日走訪廣州中山紀念堂以及越秀公園等地,發現各處木棉花開,即將進入最佳觀賞季節。
3月8日,廣州春光明媚,中山紀念堂的木棉燦爛盛放,美不勝收,吸引不少街坊前來賞花
冷空氣影響,部分木棉花尚留“黃衣”
有街坊反映,往年觀賞木棉花的時候,一般黃葉落盡,僅余紅花。今年很多木棉樹卻還留著“黃衣”“黃裙”,形象頗為特別。羊城晚報記者就了解到,這是由于前段時間天氣寒冷,木棉花黃葉尚未落盡的緣故。據介紹,再過一到兩周,原來的黃葉落盡,才是最佳的觀賞時節。
部分木棉花尚留“黃衣”
在廣州觀賞木棉花,中山紀念堂絕對是值得打卡的好去處。中山紀念堂最著名的一棵木棉,植于康熙年間的1669年。樹齡有350多年,被譽為“木棉王”。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林學會評為“中國最美木棉”。木棉王樹高27米余,平均冠幅33.75米,胸圍615厘米,非常雄偉。
紅棉吐艷
“木棉王”位于紀念堂東北側,腳下就立有一塊刻有朱光市長那首贊美紅棉的詞作的立石,“廣州好,人道木棉雄,落葉開花飛火鳳,參天擎日舞丹龍,人道是,三月正春風”。
在廣州觀賞木棉花,中山紀念堂絕對是值得打卡的好去處
中山紀念堂已為452棵喬木實施“一樹一檔”
羊城晚報記者從中山紀念堂了解到,除了“木棉王”以外,管理中心已對園區內和圍墻外靠近紀念堂一側的喬木進行全面管理,精準普查出中山紀念堂園區內共有452棵喬木,并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喬木檔案,實行“一樹一檔”。
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樹木按照A、B、C、D四類進行分級分類管理。現有A類古樹名木共計11棵(其中有7株是在冊古樹名木,4株正申報入冊古樹名木);B類重點喬木共計78棵,其中古樹名木后續資源33株;C類一般喬木363棵;D類是紀念堂圍墻外的樹木,共計111棵。除了廣州市對古樹名木的統一編號,中山紀念堂管理中心也對每株古樹名木及老樹均實施編號管理,并對古樹名木進行“立牌”保護,讓古樹身份“亮”出來。
廣州中山紀念堂對古樹名木進行“立牌”保護
樹木擁有最高優先級,圍繞樹木造景觀
因為擁有了眾多的古樹資源,工作人員介紹,中山紀念堂目前已樹立依托古樹名木和大樹老樹挖掘打造系列樹木景觀的理念,近年來已開發了“中國最美木棉”景觀、“白蘭衛士”景觀、“樹上樹”景觀、“樹抱樹”景觀、“游龍休憩”景觀等,并挖掘菩提樹、南嶺黃檀等樹木故事,充分發揮古樹名木的人文景觀作用。
另據介紹,園內將不片面追求園區綠化景觀效果,在綠化景觀和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出現沖突時,以古樹名木和大樹老樹的保護作為優先級考慮。為做好古樹名木和大樹老樹的宣傳工作,已舉辦各種古樹名木科普、研學活動,如“探訪最美古木棉”科普活動,“中山紀念堂紅棉學堂”研學活動、“聽見花開植物醫生”系列科普活動等。其中,在探訪古木棉活動中,科普人員向青少年展示如何用先進的植保設備給“木棉王”體檢,講述木棉生長特性,木棉花的用途等,幫助他們學習綠化知識,增強愛綠護綠的意識。
中山紀念堂充分發揮古樹名木的人文景觀作用
一、廣州木棉花最早的記載是出自何處?
答:最早見載于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西漢時,南越王趙佗向漢帝進貢木棉樹,“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
二、廣州人為什么這么喜歡木棉?
答:能用能吃,非常符合廣州人的個性。粵人以木棉為棉絮,做棉衣、棉被、枕墊,唐代詩人李琮有“衣裁木上棉”之句。宋鄭熊《番禺雜記》載:“木棉樹高二三丈,切類桐木,二三月花既謝,芯為綿。彼人織之為毯,潔白如雪,溫暖無比。”木棉花還可以做藥,每逢春末采集,曬干,經揀除雜質和清理潔凈后,用水煎服,可清熱去濕。廣州人喜歡木棉樹和木棉花,古時候在廣州越秀山麓學海堂一帶的木棉樹,“花開則遠近來視,花落則老稚拾取,以其可用也”(《學海堂志》)。
三、木棉被多少次定為廣州“市花”?
答:兩次。早在1931年(一說1935年),木棉花曾被定為廣州市花。1982年6月,廣州市人民***再次將木棉花定為市花,更加深了廣州市民對木棉的青睞和尊敬。
四、中山紀念堂“木棉王”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雨,這里曾經發生過什么動人故事嗎?
答:這棵木棉樹所在地是廣州歷史上的軍政要地,清初是巡撫院署,清末是撫標箭道(軍隊訓練和駐扎的地方,是清代廣州城的軍事要地),后改為督練公所。1912年為廣東省督軍署,1920年11月至1921年4月為廣州軍***。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將廣州軍***改為總統府。總統府后來因陳炯明于1922年發動“六一六”兵變被毀。1931年,國民***在總統府舊址上興建了中山紀念堂,以紀念孫中山先生。“木棉王”見證了時代的風云變遷,目睹了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領導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壯舉、中山紀念堂的拔地而起、日軍簽署投降協議、革命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北京奧運火炬傳遞、亞運會徽發布及廣州《財富》全球論壇開幕晚宴等。
文字|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李春煒通訊員陳欣
圖片、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陳秋明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