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冬至了,你也許會收到很多信息教你冬至應該吃什么做什么。
除了養生,冬至也是祭祀的重要日子。相傳,冬至祭祀始于周朝。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祈求神靈消除疫疾,減少荒年、饑餓、死亡。所以,即便到了現在,南方的很多地方,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至節,要在這一天祭拜祖先。
按照民間習俗,每年冬至日,市民往往通過燒紙錢冥幣祭奠逝去的親人,表達沉痛哀思,雖然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危害性顯而易見。
隆冬季節干燥風大,稍有不慎極易引發火災。群眾在陵園墓地就地焚燒,地面留下紙灰,難以清掃,紙灰隨風飛舞,有的綠地燒成斑禿”,嚴重破壞墓地環境衛生。焚燒產生的煙塵嚴重污染了大氣環境,加劇了霧霾發生,給廣大群眾生活帶來不便。所以這種行為我們不要做!!!
為使我們新余的天更藍、地更綠、空氣更新鮮,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開展移風易俗,文明祭祀”活動,進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在全社會形成文明祭祀的良好風尚。為此,我們向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發出如下倡議:
1、樹立厚養薄葬的孝德理念。親人健在時,晚輩要多關心、多照料,多盡孝道,使長輩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逝后,從儉辦喪,文明祭祀,不借喪葬活動之機擺闊氣、講排場,讓逝者欣慰,生者無憾。2、倡導文明節儉的喪葬禮俗。要以文明的喪葬禮儀追悼先人、告慰前輩、教育后人,從儉辦喪事,不搞迷信,用真誠的情感和感恩的心靈追思親人。
3、培養高尚文明的公德意識。用環保、生態、潔凈的葬禮方式表達對逝者的追思,不污染環境,不堵塞交通,不影響他人生活。
4、樹立綠色殯葬新風尚。提倡采用樹葬、水葬、草坪葬和安息堂存放等安葬方式,節約土地,造福后人;提倡以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絡祭掃、家庭追思會、社區公祭等方式,開展祭掃活動,使公共環境更清靜更潔凈更優美。
5、開展文明有序的祭祀祭掃。科學安排時間,避開周末、節假日高峰期,遵守祭祀、祭掃秩序。提倡采用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無煙上墳等現代祭祀方式祭奠前輩,追念故人,用科學時尚的祭掃方式引領時代新風。
用朵朵鮮花,來寄托對親人的哀思,既尊重了傳統,又保護了環境,正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