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繩雖有辟邪驅鬼的作用,但相對來說,戴紅繩也使你與陰界有所相交。平時戴紅繩能起到驅鬼作用,但你在鬼節戴的話,就猶如黑夜中那唯一亮著的一盞燈一樣耀眼了,紅繩能起的作用也就很勉強了,所以在鬼節不可以戴紅繩。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相傳到了這一天,閻羅王就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因此,民間便盛行在這段時間對死去的親人進行拜祭招魂,燒冥錢元寶、紙衣蠟燭,放河燈,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災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氣。
許多人都不知道中國鬼節”的由來,實際上,鬼節”源自佛教盂蘭盆會”。
盂蘭節源于佛教《大藏經》中的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佛陀的學生,大比丘目犍連(目連的全名)施展天眼通,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卻發現她已經因為生前的種種罪行(好殺生、喜大肆烹嚼、生活奢侈揮霍)而墮入餓鬼道,變成了喉嚨細如葦管,肚子卻如水缸般巨大的餓鬼,目犍連用缽盆裝飯菜給她吃,而飯菜剛到母親眼前就變成一堆火炭。目犍連只好向佛陀求救,佛陀被目犍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佛說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犍連與眾僧人于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百味五果、飯食素齋供奉地獄里的眾生。挨餓的眾餓鬼終于得到了食物。因此,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所說的鬼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