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齋日是每月持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即每月初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地藏經·如來贊嘆品》: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圣像前讀是經一徧,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唐高祖《禁行刑屠殺詔》: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斷屠殺。”亦省作十齋”。唐白居易《春日閑居》詩之一:今日非十齋,庖童饋魚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老身年五十一歲了,又奉十齋,怎敢說謊?”清汪價《三儂贅人廣自序》:近日士大夫,皆以奉十齋、打葉子為名流雅尚。”
十齋日概述
[出法苑珠林]初一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間。比校善惡。若念定光佛名號。則滅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也。)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羅天王下降。按臨人間。觀察善惡。若念藥師琉璃光佛名號。則滅一切罪。增一切福。(梵語摩醯首羅。華言大自在。)十四日此日摩醯首羅天王下降。按臨人間。觀察善惡。若念賢劫千佛名號。則滅一切惡。生一切善。(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賢者。劫名。謂此劫中多賢人也。)十五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臨人間。觀察善惡。若念阿彌陀佛名號。則滅生死罪。得寂滅樂。(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十八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使者下降。觀察人間。比校善惡。若念地藏菩薩名號。則滅除罪業。增延福壽。二十三日此日摩醯首羅天王下降。按察人間。比校善惡。若念大勢至菩薩名號。則增長福利。滅除罪。二十四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八間。觀察善惡。若念盧舍那佛名號。則滅煩惱罪。得智慧樂。(梵語盧舍那。華言凈滿。)二十九日此日摩醯首羅天王下降。親臨人間。比校善惡。若念藥王菩薩名號。則滅一切惡。生一切善。三十日此日四天王使者下降。按行人間。觀察善惡。若念釋迦牟尼佛名號。則增長福利。成就菩提。(梵語菩。華言道。)
佛教徒對十齋日的態度經過了由拒斥到吸收的過程;在統治者推行十齋日,以及民眾修習實踐的壓力下,十齋日在盛唐、至少是中唐時期已進入佛教經典,至少在中唐時期已被信奉者歸之于佛教;佛教徒對十齋日的改造使其反而取代了道教十齋日,在民眾信仰生活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目前將敦煌遺書中的十齋日統稱為《地藏菩薩十齋日》是不恰當的,后者乃《地藏菩薩本愿經》吸收十齋日所產生的結果,而它的稱謂,似也應以寫本中用得較多的《地藏菩薩經十齋日》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