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之間的戀愛關系
在英文中,男同性戀的英文單詞為gay”,和粵語的基”同音,因此就有了搞基”、基友”(粵語中稱基佬”)這種中文衍生一說。因此基友”一詞指的是男性同性戀者。古代稱之為龍陽之好”龍陽之戀”斷袖之癖”分桃”背山”等。后來也被用來比喻極為親密的同性關系。對于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基友也常常用在生活步調在一個節奏,或者相處好的同性身上。
在法律定義上,男同性戀”一詞傾向歸于男性之間的性關系。男同性戀的身份認同過程因人而異,有些在青春期就已察覺自己被男性所吸引,而有人在青春期過后(如:投入社會婚姻后)才意識到自己同性戀的傾向。性戀、異性戀等都是來自西方的現代概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并不刻意區分性取向,而是順其自然。不同歷史時期的同性關系各有特點,是無法直接一一對應為現代的同性戀”的,例如古希臘、古羅馬的愛者”與被愛者”的關系與現代的同性戀”可能有區別。
男同性戀的身份標識是粉紅三角形,倒轉的粉紅三角形是納粹在大屠殺時期用于鑒別男同性戀囚犯的標志。這個標志后來被同性戀自豪日和同性戀權利運動用作標志,它也是除彩虹旗以外最流行的同性戀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