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疫情蔓延,中國盡全力加快病例確診速度并追蹤、隔離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采取的措施十分有效,中國的做法值得肯定與借鑒。
針對輕型普通型病例診療方案、醫務人員輪休方案、各鄉鎮的防控方案等,全方位地保障國民的健康防護和切實利益。疫情從發生到現在,我國在臨床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經驗,也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取得科研攻關成果。
那么為什么我們不能像國外一樣取消防疫措施呢?主要有四個方面:
1,中國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國自從疫情出現以來,一直在堅持動態清零,而且在不斷優化防控措施,可以說我們保護了人民免受所謂通過群體免疫、自然免疫這種自然感染的方式來遭受疾病的危害。我們主要是通過主動的疫苗免疫來增強抵抗力,來構建免疫屏障。
2,Omicron的BA.2毒株傳染能力超強,沒有季節限制。R0目前研究估算在12-13左右,而總被拿在嘴上當對比的季節性流感,R0是0.9-2.1左右。也就是說BA.2毒株是流感的10倍左右。(作為參照,曾令人談之色變的天花,R0大概5-7。麻疹是12-18。)
3,疫苗接種率仍然不夠。Omicron肆虐的情況下,各種研究都已經表明,無論哪種疫苗,兩針的效果都已經有限,需要加強針來補足。而國內的加強針接種率大概只有40%左右,我們需要更高的加強針覆蓋率,才能有效減少中、重癥的發生。這還需要一些時間。
4,中國的醫療資源并不充沛,而且分布嚴重不均。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超一線城市掌握著遠超過國內平均水平的醫療資源。BA.2毒株在這樣的城市里,或許目前來說能形成“不清零也能正常生活”的狀態,但全國還有十幾億人不在超一線城市呢。為什么很多地方對哪怕一個病例都如臨大敵?因為他們沒有北上廣的資源。無論是經濟資源、醫療資源,甚至是社會關注度“資源”,都比不了。10個病例在超一線城市可能只需要很小的醫療和經濟資源就能解決,放在一個八線小城可能就是全城停擺。所以不能因為大城市扛得住,就覺得沒事。因為你漏出去的一丁點,可能也會讓一個小城鎮舉步維艱。全國是一盤棋,大城市這時候得有擔當。
任何時候,都不能對疫情掉以輕心,健康是一切的根本。
最后,我們要堅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注意個人衛生和“五還要”: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盡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