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沉于古詩,為您解讀古詩的感情脈絡,讓您了解古詩中的感情表達***。
古人離別,都很悲傷。
但像柳宗元的《別舍弟宗一》,這么痛苦的離別,非常少見。
詩人痛徹心扉,讀者潸然淚下。
我相信您讀完這篇文章,也一定能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
所以溫馨提示您,請先備好紙巾。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寫作背景:柳宗元被貶柳州時,堂弟柳宗一也跟隨詩人到了柳州。這首詩寫于公元816年春,堂弟準備離開柳州去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
堂弟為什么要去江陵,原因不明,我猜測是有朋友為他介紹工作。
柳宗元雕像,在柳州市靜蘭路和西江路交匯處
1、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零落,散落,這里指漂泊的孤獨。
殘魂,殘生,這里指生活的凄苦。
黯然,指傷感。
越江,指柳江。
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孤獨和凄苦已經讓我倍加傷感,今天在柳江邊,我和你雙雙留下離別的眼淚。
(1)詩人為什么感到“零落”?
因為仕途不順,被貶得太遠,遠離家鄉和朋友,所以詩人感到非常孤獨。
(2)詩人為什么感覺自己是“殘魂”?
因為被貶之地條件太差了,所以詩人感覺生活非常凄苦。
(3)詩人為什么會“倍黯然”?
倍,表示兩種感情的疊加。
這兩種感情就是:孤獨和凄苦。
(4)詩人為什么要寫自己孤獨和凄苦?
您可能會問,這不是一首送別詩嗎,詩人為什么要寫和送別無關的事呢?
因為孤獨和凄苦,是在為兩人落淚做鋪墊。
(5)詩人和堂弟為什么落淚?
直接原因肯定是離別。
但正因為詩人的孤獨和凄苦,才讓離別變得更加傷感。
通俗點說:我本來已經倍加傷感了,現在卻又要和你離別,這也太痛苦了。
這是三種感情的疊加:孤獨和凄苦先疊加后,再與離別的悲傷進行疊加。
于是,詩人的痛苦之情便化作眼淚奪眶而出。
美麗的柳江,我每天路過的地方,但曾經是柳宗元的傷心地
但如果只寫前兩句,詩人是流淚了,但您肯定不會流淚。
因為您不清楚,詩人究竟如何孤獨、凄苦和悲傷的。
我們繼續看后兩句。
2、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去/國,指離開長安。
投荒,指被貶逐到偏僻邊遠地區。
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我離開長安有六千里遠,在偏僻的地方,艱難生活了十二年。
(1)“去/國六千里”怎么理解?
“六千里”是夸張嗎?
我們乍一想,西安到柳州怎么可能會有六千里?詩人肯定夸張了。
其實并沒有。
長安到柳州的直線距離差不多三千多里;而古時候交通不便,從長安到柳州需要先繞道岳陽,路程差不多要翻倍。
所以,詩人說六千里并沒有夸張。
這說明,柳州實在太偏遠了。
那么詩人還能和朋友見面嗎?
幾乎不可能。
這就是詩人想表達的意思:柳州實在太偏遠了,很難再和朋友見面,所以他感到非常孤獨。
大家看,“一身去國六千里”是對“零落”兩個字的具體解釋。
再看“殘魂”。
美麗的柳江夜景,我看過無數次,而柳州曾是柳宗元的傷心地
(2)“萬死投荒十二年”怎么理解?
“十二年”是夸張嗎?
并不是。
詩人被貶永州十年,再加上被貶柳州兩年(寫這首詩的時間),總共十二年。
那么,“萬死”是夸張嗎?
這也沒有夸張。
柳宗元母親、妻女,還有另一個堂弟柳宗直,跟隨他到了被貶之地,先后染病去世。
可見,詩人也是幾度面臨生死,生活非常凄苦。
大家看,“萬死投荒十二年”是對“殘魂”兩個字的具體解釋。
(3)讀到這里,您對詩人的遭遇是不是有點同情了?
我猜應該是的。
為什么?
因為詩人并沒有夸張,這都是他實實在在的經歷。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給讀者的沖擊感非常強烈。
乍一看,我們會覺得詩人很夸張;但仔細一讀,發現詩人寫的居然是實實在在的經歷。
所以,我們對詩人的同情便由此而生。
但還不至于讓您流淚。
我們接著看后兩句。
如今的柳州,是現代工業城市,早已不是南荒之地。
3、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桂嶺,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嶺。
瘴,指容易讓人生病的瘴氣。
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柳州山林中的瘴氣升起來的時候,天上的云像墨一樣黑;即使春天將盡,洞庭湖的水仍然像天空一樣明凈。
(1)詩人為什么寫“桂嶺瘴來”?
瘴氣的特點是,容易讓人生病。
大家想一想,詩人的親人為什么會先后染病去世?
很可能是因為水土不服,而瘴氣是容易致病的原因之一。
大家看,“桂嶺瘴來”是緊承“萬死投荒”來寫的。
“桂嶺瘴來云似墨”這一句非常巧妙。
它不僅補充說明了詩人“萬死”的原因,更妙的是與下一句形成了對比。
(2)“洞庭春盡水如天”如何理解?
詩人為什么會寫“洞庭”?
我們知道,洞庭湖在湖南岳陽,并不在堂弟要去的江陵。
但堂弟會路過岳陽,因為他要在岳陽進入長江,然后逆江而上。
我們再來看這句,即使春天將盡,洞庭湖的水也會像天空一樣明凈。
詩人肯定看不見洞庭湖的景色,這是詩人的祝愿,希望堂弟路途一切順利。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就是因為“水如天”和“云似墨”有非常強烈的對比。
通俗點說:我這里瘴氣太多,希望你在路途中一切順利,不會像我這里一樣。
您有沒有感受到詩人崇高的品質?
再通俗一點講:希望所有的苦難,都讓我一個人來承受,希望你一切都順順利利的。
您讀出來了嗎?
是不是有點想流淚了?
這就是詩人無私的崇高品質!
還沒有完,您先別哭,我們接著讀后兩句。
如今的柳州,山上哪里還有瘴氣?都是旅游景點
4、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荊門,指荊門山,在江陵西北。
郢,在江陵西北。
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我今后在夢里思念的地方,應該經常是荊門山附近的煙樹。
(1)詩人為什么會思念荊門郢樹煙?
因為堂弟去的是江陵,離荊門山不遠。
詩人并不是思念那里的樹,其實是思念堂弟。
而“煙”,說明比較模糊,這與“夢”相符。
(2)詩人為什么說“此后”?
您可能會說,因為今天才離別,肯定是以后才能夢到荊門郢樹煙啊。
是的,這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我要問的是,詩人之前的“相思夢”是哪里?
此后是在荊門山附近,那么此前呢?
這里隱藏了非常深的含義:此前詩人的“相思夢”在長安。
(3)“欲知此后相思夢”有什么隱含含義?
大家都知道,柳宗元被貶永州和柳州,詩人一直盼望能有一天能再回到長安。
長安才是詩人魂牽夢縈的地方!
但這終究只是夢。
相思夢,從此以后換了地方,不再是長安。
這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他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他不再思念長安。
當然,他并不是為了堂弟才做這個決定。
但不可否認,他對堂弟的愛已經超過了自己。
在思念長安和思念堂弟之間,他選擇思念堂弟。
就算自己不可能再回到長安,就算在柳州過得非常孤獨和凄苦,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堂弟你在江陵過得要更好一些。
每年四月,紫荊花開,如今的柳州已是紫荊花城
您可能會說,而這個決定(不再思念長安)好像也沒有什么大不了。
我告訴您,這表示詩人內心信念的崩塌!
雖然能不能回到長安,并不是由柳宗元自己說了算。
但起碼有這么一絲希望,能夠讓他堅持,能夠讓他勇敢面對生活中的苦難。
如果這一絲希望都沒有了,那么詩人還能堅持住嗎?
他還能勇敢地面對孤獨和凄苦嗎?
不能!
因為兩年之后,他就病逝在柳州任上。
這就是這首詩催人淚下的原因!
寫到這里,我已經泣不成聲,就這樣收尾了吧。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我是沉于古詩,為您解讀古詩的感情脈絡,讓您了解古詩中的感情表達***。
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我,每天我都會為您解讀至少一首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