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成果是規劃資源部門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交出的一份高質量答卷,全面準確掌握了本市國土利用狀況和資源家底,對提升規劃資源精細化管理,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更多“三調”相關內容為您解答。
Q:
什么是“三調”?
A:
“三調”全稱是“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全面查實查清國土資源的重要手段,每十年開展一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調查條例》有關規定,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自2018年起部署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歷時3年完成,調查形成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更新的國土調查數據。
Q:
“三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三調”的主要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基礎上,全面細化和完善全國土地利用基礎數據,掌握翔實準確的國土資源利用現狀和自然資源變化情況,進一步完善國土調查、監測和統計制度,實現成果信息化管理與共享,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空間規劃編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宏觀調控、自然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和統一確權***、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等各項工作的需要。
Q:
上海市“三調”主要完成了哪些任務?
A:
按照國家統一要求并結合地方實際,上海市在全市范圍內利用遙感、測繪、地理信息、互聯網等技術,實地調查土地的地類、面積和權屬,全面掌握地類分布及利用狀況。具體任務包括: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土地權屬調查,專項用地調查與評價等。
Q:
上海市“三調”有哪些特點?
A:
一是精度高。上海市“三調”工作采用全市航空攝影遙感獲取的最新0.1米高分辨率航空正射影像開展內業調繪,優于國家下發的0.5米分辨率衛星影像。在新技術支持下,上海市在國家要求基礎上大幅提升了精度控制要求,綜合確定上海市建設用地、農用地、未利用地最小上圖面積分別為100平方米、300平方米和400平方米。
二是內容全。上海市在國家要求基礎上,細化了土地分類標準,將“三調”工作采用的二級土地分類(末級類59個),拓展為三級土地分類(末級類138個);補充了專項調查的內容,開展了土地審批文件清理、建設用地細化調查、設施農用地調查等針對地方實際的專項調查工作。
三是質量優。上海市采用“統一的外業調查軟件、統一的數據管理平臺、統一的數據庫”進行外業調查、數據處理和建庫,嚴格規范數據標準。經過“國家內業預判、地方實地調查、國家內業核查、地方實地舉證、國家‘互聯網+’在線核查和實地核查”等多輪次上下互動,高質量完成了調查工作任務,數據成果質量在全國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