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讀成語故事,發現成語的形成大多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及秦漢時期,而成語故事起源最多的主人公非楚霸王項羽莫屬了。
1.四面楚歌、破釜沉舟、烏江自刎、物腐蟲生。項羽因劉邦離間漸漸疏遠了亞父范增,最后罷免了范增的職務,范增郁郁寡歡,憂憤而死。項羽因缺少得力助手為其出謀劃策,不久兵敗如山倒,被漢軍包圍,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霸王別姬,贈送烏騅馬,烏江自刎。蘇軾《范增論》說:“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
2.沐猴而冠。項羽進入咸陽,殺了秦王子嬰及王室宗族,火燒阿房宮,自封西楚霸王,又分封18路諸侯王,他人勸項羽留守土地肥沃的關中以統帥四海,但項羽稱富貴不回家,如穿著華麗的衣服在夜晚行走,有誰知道呢?最后棄離關中,回到江東,做楚王。勸他的人說:楚人都是穿衣戴帽的猴子而已。
3.卷土重來。項羽烏江自刎,
唐朝詩人杜牧《題烏江亭》寫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4.拔山扛鼎、力能扛鼎。來源于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
5.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