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柯賢會)“鍋灶火苗旺盛,大廚揮勺操鏟,上菜行云流水”,又到年頭歲尾,農村紅白喜事“流水席”迎來高峰期。舌尖上的美味背后,卻是條件設施簡陋,廚師無證上崗,操作加工不規范,持續多人聚餐易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隱患”。如何消除農村“流水席”安全隱患?怎樣加強對“流水席”的規范管理?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怎么辦?構建防控網絡,打造“千里眼”。建立健全鄉鎮、街道“流水席”協管員、村級信息員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農村紅白理事會、農村廚師協會等基層民間組織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將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融入村規民約,實行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村民自治管理,不斷延伸管理觸角,拓展管理視野,實現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重心下移、關口前置、責任落底,構建更加緊密的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加強廚師管理,練就“好廚藝”。“流水席”管理,廚師是關鍵,重點落實農村流動廚師的體檢和培訓兩項關鍵措施。通過全面調查摸底,督促農村聚餐廚師備案***,建立農村廚師檔案,定期組織健康體檢和食品安全知識和廚藝培訓,實施農村廚師星級管理和“紅黑榜”公示制度,對在檢查、指導過程中發現未進行健康檢查、未參加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或抽查考核不合格、以及未按食品安全規范操作等行為給予公示曝光,承擔社會責任,從而提高農村廚師食品安全和誠信守法意識。全程監管服務,上好“安全閥”。實行“事前有申報、事中有指導、事后可追溯”的農村家宴管理辦法,接到申報后,監管人員要提前介入,現場指導,要求舉辦方落實主體責任,與承辦方分別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對食品加工場所衛生條件、人員健康證、原材料的進貨查驗和保質期、用水、餐廚廢棄物等情況等進行詳細的檢查,從嚴落實餐用具消毒保潔、食品留樣等,進行全程跟蹤監管,著力防范風險隱患。建立應急預案,備好“滅火器”。要建立完善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處置責任分工,規范報告、調查和處置程序,細化相關配套制度和措施。對突發的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事故,做到及時救治、及時報告、及時處理,迅速有效控制事態發展,正確引導媒體,最大限度地減少事件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加大宣傳力度,實現“一條心”。實現要緊密結合農村地區特點,采取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向農村集體聚餐舉辦者、承辦者和廣大群眾宣傳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工作的重要意義和有關政策、食品安全知識等,引導農村群眾提高對農村集體聚餐管理制度的認同感,為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工作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