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1日)
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
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長的一天
此后,白天慢慢變長
因此
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
冬至民俗,你熟悉嗎?
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開始數"九"。在古代,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喜歡搞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祭天祭祖
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冬至美食,你知多少?
北方餃子
餃子,相傳是醫圣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HELLOWINTER
南方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
HELLOWINTER
湖南糯米飯
湖南人冬至吃什么呢?有兩種代表性的美食:糯米飯和臘肉。軟糯香甜的米飯,養胃補身;傳統秘制的臘肉,味道純正。
冬至肉
湖南人過冬至,會殺雞宰豬,把肉陰干,稱為冬至肉。有俗話說“吃過冬至肉,身體賽牛犢”。長沙城鄉居民習慣在冬至前后制臘魚臘肉,將魚肉用鹽腌四五天后掛當風之處晾干,然后用木屑、谷殼、橘皮、花生殼熏烤,或掛柴灶上熏煙,至其色金紅,叫“冬臘肉”,可貯留至次年夏日不腐。
八寶糯米飯
湖南長沙、株洲等地,冬至的習俗則是吃八寶糯米飯或者糯米糍粑。選糯米、桂圓肉(龍眼肉)、紅棗、蓮子、杞子、核桃仁、松子、山藥和冰糖。將材料混合同糯米蒸熟,也可淋上用牛奶或豆漿加雪耳煮成的甜汁進食。
湯圓
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湖南人冬至喜歡吃湯圓,叫做添歲,一家人圍坐在火盆邊吃湯圓,嘮嘮叨叨說些陳年往事,溫馨的感覺會在湯圓的熱氣中升騰。
餛飩
由于冬至曾為農事節氣之首,有其特殊內涵,史稱冬至為“亞歲”,長沙俗謂“冬至大如年”。冬至前一天叫“小至”,小至之夜,舊有全家團圓聚晚宴,叫“二除夜”或“冬除”;有的晚宴上吃餛飩,餛飩與“渾沌”諧音,意謂冬至為開天辟地的紀念日,取“渾沌初開,乾坤始奠”之說。
冬至酒
冬至又稱“冬節”,長沙舊有聚族人于宗祠祭祖的習俗,屆時殺豬宰羊,大辦“冬至酒”。舉行祭祀儀式時,年長者不惜遠道跋涉回鄉,入祠祭祖。吃冬至酒因男尊女卑陋習,只能男性參加,婦女不能入席。已婚婦女于是日回娘家,夜晚必須趕回婆家。這一天各家還有吃糯米飯的習俗,謂可潤皮膚,防手腳凍裂。
貓乳
冬至日做霉豆腐,俗稱“貓乳”,為長沙地方特產之一。是日采制的桑葉為正宗冬桑葉,解熱明目。常見的食物腐乳,在湖南很多方言稱“貓乳”。這是因為在方言中“腐”和“虎”同音,人們忌諱說兇猛動物,而貓和虎很像,遂稱“貓乳”,反映的是一種趨吉避兇的心理。
HELLOWINTER
冬至如何養生?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因為“氣始于冬至”。冬至日,人體陽氣生發易吸收營養。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菜等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羊肉、雞肉等都可溫補養陽。也提醒:冬至進補,避免濫用補藥,易引發疾病。
冬至寒冷,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病情易加重,患中風者增多,需隨時關注身體變化;
注意防寒保暖,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以利血液流暢;
不要過度勞累,保持好心態,焦躁、發怒傷身體;可適當進行御寒鍛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女性需要更多溫暖呵護,平常應少吃寒性食物,外出要加強頸、腹部保暖,晚間堅持泡腳,注意養肝、護肝。
冬至陽生春又來
新的開始,平安如意!
天氣極寒
幫女郎溫馨提醒
別忘問候年邁的父母!
綜合:人民日報、文明長沙等
來源:湖南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