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種原因:別人為什么要轉發你的海報到朋友圈?
01、鐵粉:有人是你鐵桿粉絲,你搞事,人家什么不說,直接支持。當然,首先要讓他們知道這個事,比如公眾號推送、微信群公告。這一類鐵桿粉絲往往來自于內容,包括文章、書、攝影作品、繪畫、視頻。
02、產品發燒友:也許你個人不是那么有名,但是做的產品好,無論質量、功能、設計、運營,給用戶優質體驗,有一些用戶就成為“發燒友”,到處推薦。這一類粉絲不是沖著人,而是沖著產品去的。比如實體產品,我以前就推薦過德國燈塔的手帳、貓王音箱、樂高積木等產品給周圍朋友;在知識類產品這塊,梁寧的產品課也讓我放心推薦。
03、捆綁:你和這個海報宣傳的產品、課程、活動、項目有關,最直接的關系就是這是你的產品,當然你要轉發;此外,如果你的身份是合伙人、團隊、嘉賓、講師、代理,一般也會轉發,因為利益捆綁。
04、強關系:私聊要好的朋友,發紅包,請人幫轉。強關系就是需要互相麻煩,不過次數不要多,關鍵時刻用,不然次數多了朋友也難做。
05、人情:你和有人吃過飯、送過禮、或者幫助過對方,人家要還一個人情。人情這一類指的是有見過過打過交道,但還沒到強關系的程度。
06、回轉:別人搞事時,你轉發過對方的文案或海報,你搞事,別人回饋。這其實也是人情的一種,因為許多網上認識的人,并沒有線下見過面,所以回轉一下情況比較多,所以單獨列出來。
07、信任:在你自己的群里,發紅包,請幫轉。這是你自己的群,通過一段時間的運營、交流,已經建立了足夠的信任。
08、紅包:在別人的群里,你在里面互動比較多、或經常提供有價值信息、或經常發紅包,請幫轉。這種最好做得巧妙一些,由群里的另一個人把你海報發進群,然后你說幾句這是干嘛的,發個紅包,這樣群主也不會覺得難為。
09、KOL:在別人的群里,你和群主關系特別好,群主出面助推。
10、朋友圈話術:在朋友圈發海報時,加幾句話術引導,請人求轉。話術中可以加一句,幫轉的每個人私發一個紅包。
11、面子:群發消息,這種我不喜歡,但有些人還是會做,并且也確實會有人礙于面子給他轉發。
12、投放:選定幾個在朋友圈有些影響力的人,直接問發朋友圈的報價,投放廣告,拿錢辦事,兩不相欠(一般價格在500~1000之間)。
13、賺錢:設置分銷,這種可以讓人自發轉發。
14、虛榮:在分銷之外,還可以加上分銷排行榜、前幾名有大禮包或者發勛章,物質激勵和榮譽激勵相結合。
15、省錢:不設分銷,但設置其他利益點,比如轉發可得優惠券、轉發可減價100元、拼團、砍價。這些利益點都和價格相關,當然還有一些價格之外的利益點。
16、資料包:轉發海報,并截圖發送公眾號后臺或小助手微信,可以得到資料包。
17、進群:轉發海報才能邀請進分享群或課程群。
18、升級:老群里的人轉發海報,可以進新的升級群;或者老群里的人轉發海報,可以帶一個或多個朋友進群。
19、炫耀:個性化生成海報,轉發朋友圈來炫耀,比如之前在朋友圈刷屏的軍裝照、能力雷達圖、面相研究院的面相解讀報告、網易出的第五人格報告。
20、解鎖:還有一類報告,通常是性格測試類,只有轉發海報才解鎖報告。
21、從眾:辦線下活動,建一個對應的線上群,這個時候,趁熱打鐵,有什么需要助推的可以在這個時候做,不然一旦熱度消退,再激活都難。如果群里助推的人不夠多,可以設置幾個托。
22、求勝:在線下活動中,讓現場參加活動的人轉發海報到朋友圈集贊,可以是選單個人前幾名,也可以分組PK,然后發獎。
23、集贊福利:單純的轉發集贊,滿多少個贊送福利,一些餐飲店喜歡搞這個,集贊送一份菜,或者減免幾十塊錢,或者送一張優惠券。
24、分享新奇:這種不是為了炫耀你自己,單純覺得新鮮、好玩、炫酷,想分享給朋友。比如故宮出口紅時、騰訊辦創意大會做了h5時,我就單純覺得酷而分享。
25、價值觀共鳴:這種海報上的文案寫得好,比如奧美的《我害怕閱讀的人》、一首短詩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段勵志的話(NBA的宣傳片就經常出這樣經典勵志文案)、有故事的金句(網易云音樂評論區有好多)、三行詩,引起和一些人的共鳴,讓人忍不住想轉朋友圈,為他的價值觀代言。
26、圖個吉利:轉發錦鯉、平安符、財神圖、考試通過之類的海報,上面有圖、符、話,保發財保順利保平安,讓人求個心安。
——以上這些,來自我的經驗總結,不一定對,供朋友們參考。如果覺得哪一條對你有用,可以去試一試。
這篇帖子說的,僅限于“海報”,如果是公眾號文章,或者海報放在公眾號文章里,那還有更多的玩法。這些經驗是怎么總結出來的呢?
不是來自書,也不是來自課,你只需要翻翻朋友圈和群聊,然后問自己兩個問題,就可以從你的經歷中挖掘出來:
1、你之前推產品、搞活動時,別人都是為什么轉發你的海報?列出12345
2、別人之前推產品、搞活動時,你為什么要轉發他們的海報?列出12345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把人看作一顆洋蔥,人與人的區別,越往里面剝,差異就越小。你越了解自己,也就越容易了解別人。所以,老子在《道德經》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