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江東集》均有收錄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詩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經過新市,住在一間姓徐的人開設的客店里,農村美麗的風光和兒童嬉戲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觸發了他的詩興。
【字詞解釋】
籬:籬笆。
疏疏:稀疏。
徑:小路。
陰:樹葉茂盛濃密而形成的樹蔭。
急走:奔跑。
【原文翻譯】
籬笆稀稀落落,一條小路通向遠方,
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新葉長出還尚未形成樹蔭。
小孩子飛快地奔跑著追趕黃色的蝴蝶,
可是蝴蝶飛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實戰演練】
“急走”、“追”這兩個詞語有什么樣的表達作用?
答:句中運用“急走”、“追”的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兒童的天真活潑、可愛好奇的特點,也給后文“飛入菜花無處尋”埋下了伏筆。
【詩詞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本詩通過對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時景色的描寫,體現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全詩所取的景物極為平淡,所描繪人物的活動也極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與人物相結合,動靜相間的寫作手法,成功地刻畫出農村恬淡自然,寧靜清新的暮春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