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立秋以來,雨水就隔三差五的來光顧。在人們的潛意識里,下雨可以凈化環境,雨過之后空氣會更加清新,而雨水又可以滋潤大地,可以說是兩全其美。甚至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雨水比井水、自來水干凈。那么雨水到底干凈不干凈呢?雨水會不會給環境帶來污染呢?北斗智庫小編來跟你說說關于雨水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雨水
雨水到底臟不臟?
從北斗智庫網上我們可以了解到空氣污染物的散布過程包括了一個清除機制。降水過程作為一個重要的清除過程被稱為濕沉降。形成降水的粒子被稱為降水粒子,而狹義上液相降水就是雨滴,而雨滴是由云滴的增長過程而形成的。云滴的形成過程被稱為云的核化過程。大氣中的水汽能在其上凝結而成小水滴的懸浮微粒,通常稱凝結核(CCN)。大氣凝結核由固態物質、溶液滴或兩者的混合物組成,其化學成分很復雜,最常見的是氯、氮、碳、鎂、鈉、鈣等化合物。
對于清潔地區(受海洋性影響的島嶼、大陸架,人類工業活動較少的地區),CCN的濃度較低,凝結核成分單一,空氣清潔,雨滴稍微干凈些。
而對于污染地區、大陸性氣團CCN濃度很高,再加上污染物濕沉降過程,最后還有各種無機鹽、有機物、沙塵、微生物形成的雨滴……這樣的雨水很明顯是比較臟的。
由此可以看出,污染物粒子作為了凝結核,在下雨的過程中受到降水粒子的清洗作用會被包裹在雨滴里帶到地面。所以,干凈的降水很大程度上還要保證空氣的干凈。
雨水會給環境帶來污染嗎?
橫流城市的雨水看似干凈,卻裹挾著地面的雜物涌入排水管網,與污水混合,使水體受到污染。降雨初期,雨水中某些污染物的濃度甚至超過城市生活污水。據北斗智庫網上的數據統計顯示,60%以上的水污染由雨水污染造成,雨水溶解了空氣中大量酸性氣體、汽車尾氣、工業廢氣等污染氣體,雨水降落地面沖刷屋頂、瀝青道路等建筑物和生產生活垃圾,又帶走了大量污染物質,如氮、磷、有機物、油脂類、鹽分、重金屬、有毒物質、雜物等,若直接排入自然水體,將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嚴重污染。
美國環境記者辛西婭·巴尼特在《雨的自然和文化史》一書中說,人跟雨的關系具有兩重性,充滿著愛與恨、祝福與詛咒。雨水本是資源,是大自然水循環的一部分,能夠起到調節、補充地區水資源和補給地下水資源的作用。近年來,城市雨洪管理提出的雨水花園理念及技術正在被大力推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要取長補短,有效的利用雨水的優勢來造福我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