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將手機關機拔卡之后仍然可以定位,它就是一個隱形的GPS定位工具,放在以前,我持懷疑態度,但隨著“大數據通信行程卡”的到來,它好像被證明了!你和我似乎都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下,無所遁形了!
為什么說“通信行程卡”揭開了個人信息在大數據時代下無處遁形的面紗呢?我們都知道,“大數據通信行程卡”的底層邏輯很簡單,主要依賴于手機的定位功能,靠對手機進行定位,從而確定機主本人的行動軌跡。
對于手機的定位功能,大家一定不陌生,大家應該也都有過,被手機內的各種APP要求授權所在位置的經歷,而“大數據通信行程卡”與這些APP并不完全一樣,它不單單是定位,更重要的是大數據分析。
“大數據通信行程卡”是基于通信大數據,由三大運營商統一接口,采用四種定位***,為了避免有人隱瞞行蹤,造成不必要的防疫安全事故而開發的,這四種***分別是:
1.基站定位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基站是無處不在的,截止2020年,全國的移動通信基站總數就已經高達931萬個了,這些基站每一個都有自己固定的覆蓋范圍,它們就像一張張透明的網,相互疊加覆蓋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當我們帶著手機開始移動時,信號接入的基站也會不斷的發生變化,這樣就可以確定該手機所在的位置,從而確定人在哪里了。
2.無線網定位
無線網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WIFI,它就好比是基站的縮小版,每一個路由器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MAC地址,當手機成功連接時,位置自然也就暴露了。
3.衛星定位
這個定位***的準確性非常高,誤差一般不超過15米,自2018年以后大部分的安卓手機,使用的就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了,其余的一些手機系統則一般使用GPS定位系統,但它們都屬于衛星定位,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通過它實現導航、定位等功能,大家的手機漫游地查詢依賴的也就是衛星定位功能。
4.手機內置定位
手機當中有一個IMEI識別碼,識別碼主要由IMEI、MEID或者S/N構成,這個識別碼無論手機是否開機,卡槽中是否有卡,對它都沒有影響。
在手機關機和沒卡的時候,它依舊會被基站識別出來,識別出來后,基站再通過大數據進行提取分析,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手機的所在處了,如果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手機內部的IMEI識別碼的話,可以在手機內的設置關于手機處查看或點擊手機上的撥號鍵,在撥號界面輸入*#06#,這樣大家就可以獲得自己手機的IMEI碼了。
“大數據通信行程卡”沒有出來之前,很少有人關注自己的位置信息授權,年輕人可能點外賣、打車,還會經常使用定位,但即使是經常使用定位的年輕人,在“大數據通信行程卡”出來前也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誤以為定位是靠自己手動在手機上進行開關的,以為只要自己不用定位時,把手機內的定位服務關閉,別人就無法獲取到自己的位置信息了。
自從“大數據通信行程卡”出來之后,基本上從老人到孩子,大家都需要使用這個功能了,自此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即使自己不打開手機上的定位服務,自己的位置信息也能被讀取,所以說是“大數據通信行程卡”揭開了個人信息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無處遁形的面紗,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這個問題了。
到這里大家明白了,“大數據通信行程卡”是怎樣去進行定位的了嗎?在這些定位***中,大部分還是需要開機、聯網這兩個硬性條件,如基站定位、WIFI定位和衛星定位等,但有的卻不需要開機,也不需要插卡,只需要你帶著手機就可以被定位到,如手機的內置IMEI識別碼定位。
所以說如果你不想自己被“大數據通信行程卡”定位到,最簡單粗暴的***就是不帶手機,當然還可以把手機電池和SIM卡同時拆卸下來,這樣也應該可以做到不被定位。
但是現在這個年代,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大部分的人離開手機心里都有一種不安感,而且大家現在使用的智能機,大都是不可拆卸電池的一體機,所以這兩個***都不可行,不過大家都是安分守己的普通人,大可不必過多在意自己被“大數據通信行程卡”采集行跡。
看到這大家可能會發出一個疑問,既然手機的定位功能和大數據技術已經發展的這么成熟了,那丟失的手機能找回來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類似的案件也曾有過報道,2022年1月,一名學生從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準備打車到南京火車站時,突然發現自己的手機不見了,報警后,警方立刻根據該同學手機上的定位功能,隨著手機移動的軌跡進行跟蹤,鎖定到了拿手機人所在的路段,最終找回了手機。
而2021年6月6日,一名去忻州繁峙,參加高考的學生,在手機丟失后,警方也在第一時間,調取監控并找到了撿手機的老人臉部衣著等信息,通過大數據比對出了老人的身份和車次信息,最終也拿回了手機。
這些手機最終能被找回,除了得益于警方的認真負責,更重要的就是借助了手機的定位功能和大數據的分析功能。
到這大家會不會有一個擔心,那就是自己的信息安全嗎?可以這么說,我們的手機確實處于被追蹤和監管的狀態當中,但是我們使用的手機,都是在一個安全的網絡管理環境當中的,只要大家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一般情況下,并沒有人會關注你的手機信息、定位資料等等,其他人也很難采用這些方式去追蹤到你。
而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也在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大數據通信行程卡”不會收集機主的***號碼、家庭住址等信息,會嚴格落實好隱私保護的要求,至今為止,通信大數據的分析也沒有出現過個人信息泄露的事件。
不過大家不得不承認一件事,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我們都有可能是大數據的生產、使用、獲益和受害者,它可以在你沒有說話前,就為你提供正確的信息、產品和服務,但也可能利用你的偏好等進行大數據殺熟,對于普通人而言,這一切的問題,主要還是得依靠國家的重視和法律的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