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過發燒了多穿點,捂捂出點汗就好了的話,并且有些人確實也會采取這樣的行動。將發燒等同于一般感冒,以為捂汗就能治愈,但其實病上加病。
武漢晨報曾報導過一起一歲嬰兒發燒捂汗,引起高燒不退、呼吸微弱,送醫后不治身亡的新聞。孩子發高燒時,雖然手腳冰涼,但絕對不能簡單定義為冷,捂汗是一個錯誤舉動。身體熱度過高,會造成脫水等現象,嚴重時引起缺氧、脫水、器官衰竭等,回天乏力。
發燒不能像受了風寒一樣,穿得里三層外三層捂汗治療,而應該在測量溫度后,進行降溫處理。
發燒后的正確處理***:
首先,可以采用物理降溫。與捂汗相反,發燒時應脫掉過多衣物,解開衣服扣子,讓身體處于通風狀態,在散熱的同時注意手腳部位的保暖。物理降溫也可以通過洗熱水澡或用溫熱的毛巾擦拭身子來達到效果。
其次,可以選擇藥物降溫。市面上有很多退燒藥,但一般在身體溫度超過38.5的時候選擇使用。如果處于高燒狀態下,簡單的物理降溫不管用的話,可以選用退燒藥。如果吃了退燒藥還沒有降下溫來,也需要間隔四到六個小時再次服用。
最后,多喝水。多喝水可以加速促進身體代謝循環,有利于退燒降溫。
捂汗是發燒時常見的一個錯誤退燒方式,那在發燒時,還有哪些退燒方式是不可取的呢?
發燒治療誤區需警惕
1.退燒藥的使用
發燒時,為了盡快退燒,很多人會盲目服用退燒藥,發現沒有退下來,又會馬上服用另外一種,但這只是一種錯誤示范。退燒藥的服用最好堅持選用一種,并且不要在發現服用了沒有效果后馬上再次服用。一般不太高的溫度,都可以選擇物理降溫達到降溫效果,無需承受藥物的副作用。
2.退燒不及時
很多人在明知道自己發燒的情況下,不采取退燒措施,硬撐著要等待醫生治療。掛號,等號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何不先做好降溫處理,再聽醫生診斷。
3.發燒防著涼不洗澡
發燒不等于著涼,也不是普通感冒。發燒時,不應該為了不著涼而硬撐著不洗澡。反而,洗澡可以有效幫助退燒散熱,只需要快點擦拭干凈水珠,換上干爽衣服,根本不會著涼。
感冒發燒是常見事,但一定要采用正確的退燒***。尤其是年紀尚幼的小孩發燒,千萬不要重蹈覆轍,讓孩子成為又一個武漢小孩。
經作者獨家授權,禁止轉載